2025考研

张宇、田静领衔+免费直播课

领取试听
当前位置:首页 > 考研真题 > 专业课真题 > 中医综合真题

2022年中医考研真题答案:中医基础理论部分

以下是2022年中医考研真题答案:中医基础理论部分,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点击查看:2022年中医考研真题:中医基础理论部分

一、A型题

1.【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本题目考查中医理论体系的发展-金元四大家朱丹溪(朱震亨)滋阴派,主张相火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学术观点,代表作《格致余论》,用药特点是滋阴降火,故A选项正确。B选项属于干扰选项,排除。C、D选项观点是寒凉派刘完素(刘河间)主张“六气皆从火化”“五志过极皆能生火”。

2.【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本题目考查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知识点。阴阳交感,指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发生相摩、相错、相荡的相互作用。阴阳交感是宇宙万物赖以生成和变化的根源。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阴阳互根,是指阴阳双方具有相互依存、互为根本的关系,即阴和阳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每一方都以相对的另一方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和条件。阴阳学说运用阴阳互根互用关系,广泛地用来阐释自然界的气候变化和人体的生命活动。B选项阴阳转化指事物的总体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生、化、极、变,是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任何事物都处在不断地运动变化之中。事物的发生发展规律总是由小到大,由盛而衰,事物发展到极点就要向它的反面转化。阴阳消长变化发展到“极”的程度,是事物的阴阳总体属性发生转化的必备条件。C选项阴阳对立制约是指属性相反的阴阳双方在一个统一体中的相互斗争、相互制约和相互排斥。正是由于阴与阳之间的这种相互对立制约才维持了阴阳之间的动态平衡,因而促进了事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

3.【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本题目考查五行相生规律确立的治则。C选项正确,根据五行相生规律确立治则治法,临床上运用五行相生规律来治疗疾病,其基本治疗原则是补母和泻子,即“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难经·六十九难》)。补母,即 “虚则补其母”,指一脏之虚证,不仅可以补其本脏进行治疗,同时还可依据五行相生规律,补其 “母脏”,通过相生作用而促其恢复。适用于母子关系的虚证。如肝血不足,除须用补肝血的药物外,还可以用补益肾精的方法,通过“水生木”的作用促使肝血的恢复。泻子,即 “实则泻其子”,指一脏之实证,不仅可以泻除本脏亢盛之气,同时还可依据五行相生规律,泻其子脏以泻除其母脏的亢盛之气。适用于母子关系的实证。如肝火炽盛,除须用清泻肝火的药物外,还可以用清泻心火的方法,以消除亢盛的肝火。ABD选项观点均为错误干扰选项。

4.【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本题目考查脏腑生理功能的配合。《难经·四十四难》说:“唇为飞(扉)门,齿为户门,会厌为吸门,胃为贲门,太仓下口为幽门,大肠小肠会为阑门,下极为魄门,故曰七冲门也。”“魄门”即肛门。大肠主传导,接受由小肠下移的食物残渣,吸收水分,形成糟粕,经肛门排泄粪便。大肠的传导糟粕,实为对小肠泌别清浊功能的承接,与胃气的通降、肺气的肃降、脾气的运化、肾气的推动和固摄作用有关。因此,C选项错误,肺气宣发作用主要体现在将津液输布至人体上部和体表。胃气通降,包括大肠对糟粕的排泄作用;肺与大肠为表里,肺气肃降有助于糟粕的排泄;脾气运化,有助于大肠对食物残渣中津液的吸收;肾气的推动和固摄作用,主司二便的排泄。

5.【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本题目考查精血津液的关系-津血同源-津能生血。津液是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脉外之津液进入脉中则化而为血,血中之津渗出脉外则为津液,津液充足,化汗有源,汗出过多,津液大伤,必然耗及心气、心血,可见心悸之症,故又有 “汗血同源”。若大汗、剧烈吐泻,或严重烧伤,脉外津液不足,则血中之津液渗出于脉外,以补充脉外津液,从而导致血脉空虚、津枯血燥等病变。因此,对于大汗、剧烈吐泻等津液耗伤者,应慎用破血逐瘀之峻剂,或放血疗法,以防进一步耗伤血液。《灵枢·营卫生会》有 “夺汗者无血”之说(十版教材)。妇人产后血虚,不宜大量发汗,因此其依据为B选项。A选项强调汗是五液之一,是津液经阳气蒸化后,由汗孔排于体表的液体。如 《素问·阴阳别论》说:“阳加于阴谓之汗。”心气、心血为汗液化生之源,故称心在液为汗。C选项津能载气,指津液是气的载体之一。在血脉之外,气的运行依附于津液。津液丢失,必定导致气的损耗。如暑热病证,不仅伤津耗液,而且气亦随汗液外泄,可见少气懒言、体倦乏力等“气随津泄”症状。大汗、剧烈吐泻等津液大量丢失时,气亦随之大量外脱,可见精神萎靡、肌肤湿冷、四肢厥逆、脉微欲绝等“气随液脱”症状。故清·尤在泾 《金匮要略心典·痰饮》说:“吐下之余,定无完气”。(参考十版中基教材)D选项指精能化血,血能养精,精与血之间具有相互滋生和相互转化的关系,称为“精血同源”。

6.【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本题目考查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十二经脉在腹胸部的分布规律,自内向外依次为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和足厥阴肝经。因此,正确选项为B选项。

7.【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本题目考查六淫致病特性-暑邪。暑邪性质和致病特点①暑为阳邪,其性炎热:壮热、面赤、心烦、脉象洪大。②暑性升散,易耗气伤津,易上扰心神:症见心胸烦闷、头晕目眩、面赤;暑性升散症见多汗,伤津耗气,气短乏力,突然昏倒,不省人事。③暑多挟湿:身热不扬、烦渴,汗出不爽、四肢困倦、胸闷呕吐、恶心、大便溏泄而不爽。因此,C是正确选项。A、B、D选项为暑邪升散,易耗气伤津特性。

8.【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本题目考查虚实错杂知识点。虚中夹实指以正虚为主,又兼有实邪为患的病机变化。如脾虚湿滞证,由于脾气不足,运化无权,而致湿邪内生,阻滞中焦,临床上既有脾气虚弱的神疲肢倦,食欲不振,食后腹胀,大便不实等表现;又兼见湿滞病变所致的口黏,脘痞,舌苔厚腻等症状。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真实假虚病机的本质为“实”,但表现出“虚”的临床假象。一般是由于邪气亢盛,结聚体内,阻滞经络,气血不能外达所致。真实假虚又称为“大实有羸状”。如①热结胃肠而泻下稀水臭秽的热结旁流证②小儿食积而出现的腹泻③妇科瘀血内阻而出现的崩漏下血④湿热淋证等。B选项真虚假实病机的本质为“虚”,但表现出“实”的临床假象。一般是由于正气虚弱,脏腑经络之气不足,推动、激发功能减退所致。真虚假实证又称为“至虚有盛候”。如①脾气虚衰的腹胀②气虚推动无力而出现的便秘③肾阳虚造成的癃闭。C选项实中夹虚指以邪实为主,又兼有正气虚损的病机变化。如在外感热病发展过程中,由于热邪伤津耗气,可形成邪热炽盛、气津两伤的病证,其表现既有高热气粗,心烦不安,面红目赤,尿赤便秘,苔黄,脉数等实热见症,又兼见口渴引饮,气短心悸,舌燥少津等津亏气虚之症。

9.【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本题目考查反治法-通因通用。通因通用(以通治通)指用通利的药物来治疗具有通泻的实证。适用于因实邪内阻出现通泄症状的真实假虚证。如食滞肠胃导致泄泻,应消食导滞。瘀血内阻、血不循经导致的崩漏应活血化瘀。膀胱湿热导致的淋证应利尿通淋。因此,C为正确选项。A选项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胃虚弱,纳运乏力,故饮食不化;脾主运化水湿,脾虚水湿不运,阻滞中焦,气机不畅,则胸脘痞闷,下迫大肠,则肠鸣泄泻,本证乃由脾胃虚弱,运化失司,湿浊内停所致。(参考十版方剂学教材)B选项气虚出血,气具有统摄血液在脉中正常循行而不逸出脉外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脾气统血的生理功能之中。脾气虚弱,统摄血液无力,致血液逸出脉外而出现吐血、咳血、尿血、便血、衄血、崩漏等多种出血病证。D选项五更泻,又称肾泄、鸡鸣泄。多由命门火衰,火不暖土,脾失健运,肠失固涩所致。《素问·金匮真言论》云:“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故人亦应之。”命门火衰应于此时,五更正是阴气极盛、阳气萌发之际,此时,阳气当至而不至,阴寒内盛,不能温暖脾土,脾阳不升而水谷下趋,故于五更之时出现泄泻。(参考十版方剂教材)

二、B型题

82.【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本题目考查精气血津液--津与液分布部位。津分布于体表皮肤、肌肉和孔窍(能渗入血脉);液分布于骨节、脏腑、脑、髓。CD属于干扰选项。

83.【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本题目考查精气血津液--津与液分布部位。津分布于体表皮肤、肌肉和孔窍(能渗入血脉);液分布于骨节、脏腑、脑、髓。CD属于干扰选项。

84.【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本题目考查内伤病因—七情致病。怒则气逆可致头胀头痛、甚则呕血、昏厥;思则气结可致食欲减退,脘腹胀满,大便溏泄。B选项喜则气缓:指过喜使心气涣散,神不守含,症见精神不集中,甚则失神狂乱、心气暴脱。C选项悲则气消:指过度悲忧,损伤肺气,症见精神萎靡,气短乏力。

85.【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本题目考查内伤病因—七情致病。怒则气逆可致头胀头痛、甚则呕血、昏厥;思则气结可致食欲减退,脘腹胀满,大便溏泄。B选项喜则气缓:指过喜使心气涣散,神不守含,症见精神不集中,甚则失神狂乱、心气暴脱。C选项悲则气消:指过度悲忧,损伤肺气,症见精神萎靡,气短乏力。

三、X型题

106.【参考答案】ACD

【参考解析】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绪论—中医学的基本特点—辨证论治—异病同治。异病同治的概念是几种不同疾病,在其发展变化过程中出现了大致相同的病机(证候),表现为大致相同的证,因而采用大致相同的治法和方药来治疗。异病同治与同病异治的依据是病机(2019-1A),不是发病季节、地区及感受病邪,ACD符合题干。

107.【参考答案】BCD

【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阴阳互根互用—阴阳互用。阴阳互用,是指阴阳双方具有相互资生、促进和助长的关系。病理表现:无阴则阳无以生,无阳则阴无以化→阴损及阳、阳损及阴的“阴阳互损”(阴阳两虚)→有阴无阳或有阳无阴→阴阳离决,精气乃竭→生命告终。由此理论推衍的治疗方法是阴中求阳,阳中求阴。阴病治阳是阳偏衰的治疗方法,体现了阴阳的对立制约关系。故BCD正确。

108.【参考答案】BCD

【参考解析】此题考查的是藏象—脏与脏之间的关系—肝与肾的关系。肝与肾的关系有三条:精血同源、藏泄互用、阴阳互滋互制。A选项水火既济是心与肾的关系。故BCD正确。

109.【参考答案】ABCD

【参考解析】此题考查的是藏象—六腑—胆。胆的生理功能有:1. 贮藏和排泄胆汁,病理表现:肝胆功能失常→胆汁分泌排泄障碍→厌食、腹胀、腹泻;湿热蕴结肝胆→肝失疏泄,胆汁外溢,浸渍肌肤→黄疸;胆气不利,气机上逆,胆汁上溢→口苦、呕吐黄绿苦水。2. 胆主决断,指胆具有对事物进行判断、做出决定的功能。胆的决断能力取决于胆气强弱,胆气强者勇敢果断,胆气弱者则数谋虑而不决。胆经郁热挟痰,痰热上扰,可影响心神。故胆的生理功能失常可见口苦不食、心烦不眠、呕吐苦水、善恐易惊,ABCD正确。

110.【参考答案】BC

【参考解析】此题考查的是精气血津液神之间的相互关系—气与津的关系—津液对气的作用。津液对气的作用有:1.津能化气,2.津能载气。依据题干吐下之余,定无完气可知,津液的丢失可导致气的损耗,体现了津能载气,其病理表现有:暑热病证→伤津耗液,气亦随汗液外泄→少气懒言、体倦乏力(气随津泄)。大汗、剧烈吐泻等津液大量丢失→气随之大量外脱→精神萎靡、肌肤湿冷、四肢厥逆、脉微欲绝(气随液脱)。故BC正确。

111.【参考答案】BCD

【参考解析】此题考查的是经络—十五别络的生理功能。十五别络的生理功能:1.加强了十二经脉中表里两经之间的联系。2.加强人体前、后、侧面联系,统率其他络脉。3.渗灌气血以濡养全身。A选项主司全身关节运动是十二经筋的生理功能。故BCD正确。

112.【参考答案】ABCD

【参考解析】此题考查的是病因—内伤病因—过逸。过逸的临床表现:1.安逸少动,气机不畅:脾胃呆滞,气滞血瘀,水湿痰饮内生,症见食少、肢困、肌肉软弱、虚胖等。2.阳气不振,正气虚弱:脏腑功能减退,如:心悸、气喘、汗出、易感外邪等。3.长期用脑过少,加之阳气不振,可致神气衰弱:症见精神萎靡、健忘、反应迟钝等。故ABCD正确。

113.【参考答案】ABCD

【参考解析】此题考查的是病因—内伤病因—饮食失宜—五味偏嗜。五味偏嗜,既可引起本脏功能失调,也可因脏气偏盛,以致脏腑之间平衡关系失调,而出现他脏的病机改变。长期偏嗜某种性味的食物,就会导致相应所入之脏气偏盛,功能活动失调而引发疾病。

五味偏嗜的原文:1.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2.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肉胝而唇揭;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此五味之所伤也。故心欲苦,肺欲辛,肝欲酸,脾欲甘,肾欲咸,此五味之所合五藏之气也。“多食”均相克;“味过”只有苦相生,其余均相克,可知五味偏嗜可伤及所胜之脏、伤及五脏所主五体。故ABCD正确。

114. 【参考答案】ABD

【参考解析】此考察的是病机—内生五邪—内燥的病因。津伤化燥,又称 “内燥”,与外燥相对而言,指体内津液耗伤而干燥少津的病机变化。内燥病因:1.大汗、大吐、大下,2.亡血失精导致津液亏少,3.热性病过程中的热盛伤津。故ABD正确。感受燥邪,易伤津液: 燥邪为干涩之病邪,侵犯人体,最易损伤津液,出现各种干燥、涩滞的症状,如口鼻干燥,咽干口渴,皮肤干涩,甚则皲裂,毛发不荣,小便短少,大便干结等。燥邪侵袭人体的部位在肌表、孔窍、大便,不造成内燥,故不选。

115.【参考答案】AB

【参考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治则—正治与反治—正治。正治又称逆治,是逆其证候性质而治的一种常用治则。逆,指采用方药的性质与疾病的性质相反。正治法适用于疾病征象与疾病本质相一致的病证,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故AB正确。

以上真题参考答案及解析整理于网络,各位考生可以酌情参考。

查看全文

【25考研辅导课程推荐】:25考研集训课程,VIP领学计划,25考研VIP全科定制套餐(公共课VIP+专业课1对1) , 这些课程中都会配有内部讲义以及辅导书和资料,同时会有教研教辅双师模式对大家进行教学以及督学,并配有24小时答疑和模拟测试等,可直接咨询在线客服老师领取大额优惠券。

上一篇:2022年中医考研真题:中医基础理论部分 下一篇:2022年中医考研真题:中医诊断学部分

免责声明:本平台部分帖子来源于网络整理,不对事件的真实性负责,具体考研相关内容请以各院校的官网通知为准。如果本站文章侵犯到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400-108-7500)进行删帖处理。

精选课程

考研资讯

查看更多

                                         

考研备考

查看更多

考研指导

搜课程

热门搜索

搜索历史  

首页

课程

成长计划

研招

我的

每日10 份   抢先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