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考研辅导课程推荐】:26考研集训课程,VIP领学计划,26考研VIP全科定制套餐(公共课VIP+专业课1对1) , 这些课程中都会配有内部讲义以及辅导书和资料,同时会有教研教辅双师模式对大家进行教学以及督学,并配有24小时答疑和模拟测试等,可直接咨询在线客服老师领取大额优惠券。
2021年管理类联考逻辑推理真题及参考答案(3)
2021年管理类联考逻辑推理真题及参考答案(46—55题)
46.水产品的脂肪含量相对较低,而且含有较多不饱和脂肪险,对预防血脂异常和心血管疾病有一-定作用:禽肉的脂肪含量也比较低,脂肪酸组成优于畜肉:畜肉中的瘦肉脂肪含量低于肥肉,瘦肉优于肥肉。因此,在肉类选择上,应该优先选择水产品,其次是禽肉,这样对身体更健康。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以上论述?
A.所有人都有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B.肉类脂肪含量越低对人体越健康。
C.人们认为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肉类更有益于健康。
D.人必须摄入适量的动物脂肪才能满足身体的需要。
E.脂肪含量越低,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越高。
【正确答案】B
【参考解析】
第一步:题型判定
提问中要求找支持以上论述的。因此,本题属于加强支持题型。
第二步:解题思路
(1)梳理论证结构
论点:在肉类选择上应该优先选择水产品,其次是禽肉,这样对身体更健康。
论据:(1)水产品的脂肪含量相对较低,而且含有较多不饱和脂肪险,对预防血脂异常和心血管疾病有一定作用。(2)禽肉的脂肪含量也较低,脂肪酸组成优于畜肉:畜肉中的瘦肉脂肪含量低于肥肉,瘦肉优于肥肉。
推理过程:由脂肪含量的高低去论证身体健康程度。
(2)分析辨别选项
A项不能支持,该项论题不一致,无关项。
B项可以支持,肉类脂肪含量越低对人体越健康,水产品脂肪含量低于禽肉,所以优先选择水产品,搭桥法建立了健康与脂肪含量的关系,因此B项为正确答案、
C项不能支持,论据中并未涉及个人喜好问题,此项为无关项。
D项不能支持,动物脂肪满足需要得出优先选择水产品,此项为无关项。
E项不能支持,脂肪含量越低,不饱和脂肪酸越高,不饱和脂肪酸高不意味着身体健康,此项为无关项。
【考点总结】
搭桥法
47~48题基于以下题干
某剧团拟将历史故事“鸿门宴”搬上舞台,该剧有项王、沛公、项伯、张良、项庄、樊哙、范增7个主要角色,甲、乙、丙、丁、戊、已、庚7名演员每人只能扮演其中一个,且每个角色只能由其中一人扮演。根据各演员的特点,角色安排如下:
(1)如果甲不扮演沛公,则乙扮演项王;
(2)如果丙或已扮演张良,则丁扮演范增;
(3)如果乙不扮演项王,则丙扮演张良;
(4)如果丁不扮演樊哙,则庚或戊扮演沛公。
47.根据上述信息,可以得出以下哪项?
A.甲扮演沛公。
B.乙扮演项王。
C.丙扮演张良。
D.丁扮演范增。
E.戊扮演樊哙。
【正确答案】B
【参考解析】
第一步:题型判定
(1)题干有主体——7位员工,主体信息——7个角色以及主体的扮演情况。选项给出主体与信息之间的匹配关系。因此,本题属于分析推理。
(2)五个选项主体不相同。因此,本题属于题干信息充分的分析推理。
第二步:解题思路
(1)找解题切入点
题干信息全为条件句,且“乙不扮演项王”与“乙扮演项王”为矛盾点,因此可直接假设:乙不扮演项王。
(2)整合题干信息
题干条件为:假设乙不扮演项王,结合条件③可得丙扮演张良;再结合条件②可得丁扮演范增;结合条件④可得庚或戊扮演沛公,那么甲不扮演沛公;再结合条件①可得乙扮演项王,与假设矛盾,因此假设不成立,即乙扮演项王。因此正确答案为B选项。
【考点总结】
假设法。
48.若甲扮演沛公而庚扮演项庄,则可以得出以下哪项?
A.丙扮演项伯。
B.丙扮演范增。
C.丁扮演项伯。
D.戊扮演张良。
E.戊扮演樊哙。
【正确答案】D
【参考解析】
第一步:题型判定
(1)题干有主体——7位员工,主体信息——7个角色以及主体的扮演情况。选项给出主体与信息之间的匹配关系。因此,本题属于分析推理。
(2)五个选项主体不相同。因此,本题属于题干信息充分的分析推理。
第二步:解题思路
(1)找解题切入点
题干附加条件“甲扮演沛公而庚扮演项庄”为确定的特殊信息,从特殊信息出发。
(2)整合题干信息
由甲扮演沛公可得,庚和戊不扮演沛公,再结合条件④可得,丁扮演樊哙;结合条件②可得,丙和己都不扮演张良;丙不扮演张良结合条件③可得乙扮演项王。已经确定了甲、乙、丁、庚的扮演角色,又丙和己都不扮演张良,因此戊扮演张良。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考点总结】
找特殊信息。
49.某医学专家提出一种简单的手指自我检测法:将双手放在眼前,把两个食指的指甲那一面贴在一起,正常情况下,应该看到两个指甲床之间有一个菱形的空间;如果看不到这个空间,则说明手指出现了杵状改变,这是患有某种心脏或肺部疾病的迹象。该专家认为,人们通过手指自我检测能快速判断自己是否患有心脏或肺部疾病。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上述专家的论断?
A.杵状改变可能由多种肺部疾病引起,如肺纤维化、支气管扩张等,而且这种病变需要经历较长的一段过程。
B.杵状改变不是癌症的明确标志,仅有不足40%的肺癌患者有杵状改变。
C.杵状改变检测只能作为一种参考,不能用来替代医生的专业判断。
D.杵状改变有两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的畸变不是很明显,不足以判断人体是否有病变。
E.杵状改变是手指末端软组织积液造成,而积液是由于过量血液注入该区域导致,其内在机理仍然不明。
【正确答案】D
【参考解析】
第一步:题型判定
提问中要求找质疑上述专家的论断。因此,本题属于削弱质疑题型。
第二步:解题思路
(1)梳理论证结构
论点:手指检测法能快速判断是否患有肺部或心血管疾病;
论据:①正常的话,指甲床之间有一个菱形的空间;②看不到这个空间,是患有心血管或肺部疾病的迹象
推理过程:由手指检测法不同的情况,来说明可以用该方法判断心血管或者肺部疾病。
(2)分析辨别选项
A项不可以削弱,题目中通过杵状改变去判断疾病,而A选项说明了是因为疾病所以有了杵状改变,肯定了二者之间的联系,故不能削弱。
B项不可以削弱,说明了癌症和杵状改变的关系,与题干论题不一致,故不能削弱。
C项不可以削弱,用来替代医生的专业论断不代表不能作为自我快速判断的方法,故不能削弱。
D项可以削弱,直接说明该方法不足以判断人体是否有病变,可以削弱,故该项为正确答案。
E项不可以削弱,本项是说杵状改变的行成机理,与题干论题不一致,故不能削弱。。
【考点总结】
补充论据削弱。
50.某俱乐部共有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名职业运动员,来洎5个不同的国家(不存在双重国籍的情况)。已知:
(1)该俱乐部的外援刚好占一半,他们是乙、戊、丁、庚辛;
(2)乙、丁、辛3人来自两个国家。
根据以上信息,可以得出以下哪项?
A.甲、丙来自不同国家。
B.乙、辛来自不同国家。
C.乙、庚来自不同国家。
D.丁、辛来自相同国家。
E.戊、庚来自相同国家。
【正确答案】C
【参考解析】
第一步:题型判定
(1)题干有主体——10名职业运动员,主体信息——5个不同的国家。选项给出主体与信息之间的匹配关系。因此,本题属于分析推理。
(2)五个选项主体不相同。因此,本题属于题干信息充分的分析推理。
第二步:解题思路
(1)找解题切入点
“该俱乐部的外援刚好占一半,他们是乙、戊、丁、庚、辛”是特殊信息。
(2)整合题干信息
由“该俱乐部的外援刚好占一半,他们是乙、戊、丁、庚、辛”可知,其余的五位职业运动员属于同一个国家,那么“乙、戊、丁、庚、辛”来自4个不同的国家,结合“乙、丁、辛3人来自两个国家”可得,丁和庚分别来自另外的两个不同的国家,因此可得乙、庚来自不同国家。故C项为正确答案。
【考点总结】
找特殊信息。
51.每篇优秀的作文都必须逻辑清晰且论据详实,每篇经典的论文都必须主题鲜明且语言准确,实际上,如果论文论据详实但主题不鲜明或论文语言准确而逻辑不清晰则它们都不是优秀的论文。
根据以上信息可以得出哪项?
A.语言准确的经典论文逻辑清晰。
B.论据不详实的论文主题不鲜明。
C.主题不鲜明的论文不是优秀的论文。
D.逻辑不清晰的论文不是经典的论文。
E.语言准确的优秀论文是经典的论文。
【正确答案】C
【参考解析】
第一步:题型判定
选项中出现逻辑关键词。因此本题属于翻译推理。
第二步:解题思路
(1)翻译
①优秀→清且详,②经典→鲜且准,③(祥且非鲜)或(准且非清)→非优秀。
(2)逐一判断选项
A项不正确,肯后。
B项不正确,无法构建两者联系。
C项正确。已知“非鲜明”,结合③还需要知道“详”的情况。假设“详”结合③肯前比肯后可得“非优秀”,假设“非详”结合①否后比否前可得“非优秀”,故成立。
D项不正确,与①结合只能得到“非优秀”。
E项不正确,肯后。
【考点总结】
翻译推理。
52.除冰剂是冬季北方用于道路去冰的产品,以下除冰剂类型融冰速度破坏道路设施的可能风险 污染土壤污染水体
I 快 高 高 高
Ⅱ 中等 中 低 中
Ⅲ 较慢 低 低 中
Ⅳ 快 中 中 低
Ⅴ 较慢 低 低 低
以下哪项对上述五种除冰剂特征概括最为准确?
A.融冰速度较慢的除冰剂在污染土壤和污染水体方面的风险都低。
B.没有一种融冰速度快的除冰剂三个方面风险都高。
C.若某种除冰剂至少两个方面风险低 ,则其融冰速度一定较慢。
D.若某种除冰剂三方面风险都不高 ,则其融冰速度一定也不快。
E.若某种除冰剂在破坏道路设施和污染土壤方面的风险都不高,则其融冰速度一定较慢。
【正确答案】C
【参考解析】
第一步:题型判定
选项中出现逻辑关键词。因此本题属于翻译推理。
第二步:解题思路
逐一判断选项
A项不正确,结合Ⅲ可知,存在融冰速度慢,但污染水体风险中等的除草剂。
B项不正确,结合I可知,存在融冰速度快,但三个方面风险都高的除草剂。
C项正确。
D项不正确,结合Ⅳ可知,存在三方面风险都不高,但融冰速度快的除草剂。
E项不正确,结合Ⅱ可知,存在题干所述两方面都不高的,但融冰速度中等的除草剂。
【考点总结】
翻译推理。
53. 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对接触到的东西都要摸一摸,尝一尝,甚至还会吞下去。孩子天生就对这个世界抱有强烈的好奇心,但随着孩子慢慢长大,特别是进入学校之后,他们的好奇心越来越少,对此专家认为这是由于孩子受到外在的不当激励所造成的。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专家观点?
A.现在许多孩子迷恋电脑,手机,对书本知识感到素然无味。
B.野外郊游可以激发孩子的好奇心,长时间宅在家里就会产生思维惰性。
C.老师家长只看考试成绩,导致孩子只知道死记硬背书本知识。
D.现在孩子所做的很多事情大多迫于老师家长等的外部压力。
E.孩子助人为乐能获得褒奖,损人利己往往受到批评。
【正确答案】C
【参考解析】
第一步:题型判定
提问方式中出现“最能支持上述观点”,因此,本题属于加强支持题。
第二步:解题思路
(1)梳理论证过程
专家观点:孩子在进入学校后好奇心变少是由于孩子受到了外在的不当激励。
(2)分析辨别选项
A项不正确,专家所说“外部原因”,而A项是孩子自身的内部原因。
B项不正确,“野外郊游”和“长时间宅在家里”都与“外在的不当激励”无关。
C项正确,孩子死记硬背书本知识,对外界没有好奇心是因为老师家长这一“外部原因”。故C项为正确答案。
D项不正确,D项虽然说了“外部压力”,可是孩子因为这一外部压力去做的事情究竟有没有存在好奇心变少,我们无从得知,因此不能加强。
E项不正确,“助人为乐”与“损人利己”和题干“好奇心变少”无关。
【考点总结】
加强支持。
54-55.基于以下题干
其高铁线路设有“东沟”“西山”“南镇”“北阳”“中近”5座高铁站。该线路有甲、乙、丙、丁戊5趟车运行。这5座高铁站中,每站恰好有3趟车停靠,且甲车和乙车停靠的站均不相同,已知
(1)若乙车或丙车至少有一车在“北阳”停靠,则它们均在“东沟”停靠;
(2)若丁车在“北阳”停靠,则丙、丁和戊车均在“中丘”停靠;
(3)若甲、乙和丙车中至少有2趟车在“东沟”停靠,则这3趟车均在“西山”停靠
54.根据上述信息,可以得出哪项?
A.甲车不在“中丘”停靠。
B.乙车不在“西山” 停靠。
C.丙车不在 “东沟” 停靠。
D.丁车不在“北阳”停靠。
E.戊车不在 “南镇”停靠。
【正确答案】A
【参考解析】
第一步:题型判定
综合推理题。
第二步:解题思路
从特殊信息入手结合假言进行推理
已知甲乙停靠的站均不相同,结合(3)否后比否前得甲、乙、丙至多1辆停在“东沟”,结合(1)否后比否前得乙、丙都不在“北阳”,因为每站都有3趟车,所以甲、丁、戊在“北阳”停靠,结合(2)肯前比肯后可得丙、丁、戊在“中丘”,所以甲不在“中丘”。选A。
【考点总结】
综合推理。
55.若没有车在每站都停靠,则可以得出以下哪项?
A.甲车在“南镇”停靠。
B.乙车在“东沟”停靠。
C.丙车在“西山”停靠。
D.丁车在“南镇”停靠。
E.戊车在“西山”停靠 。
【正确答案】C
【参考解析】
第一步:题型判定
综合推理题。
第二步:解题思路
从特殊信息入手结合假言进行推理,推到不确定得地方用假设法
东 | 西 | 南 | 北 | 中 | |
甲 | √ | × | |||
乙 | × | × | |||
丙 | × | √ | |||
丁 | √ | √ | √ | ||
戊 | √ | √ | √ |
根据题干可知甲、乙、丙至多1辆在东,而每站都有3个车,所以丁、戊一定在东,如图所示:
丁、戊已知信息是最多得,结合没有车每站都停靠可得,从丁、戊出发,假设丁、戊都在南,则都不在西,那么甲、乙、丙在西,与甲、乙停靠点不同的信息矛盾,故丁、戊只有一个在南;同理可得丁、戊只有1个在西;结合甲、乙停靠点不同的信息可得,甲、乙在分别停南、西;结合每站停3辆车可得,丙停南、西,故C项为正确答案。
【考点总结】
综合推理,假设法,列二维表。
查看全文
【26考研辅导课程推荐】:26考研集训课程,VIP领学计划,26考研VIP全科定制套餐(公共课VIP+专业课1对1) , 这些课程中都会配有内部讲义以及辅导书和资料,同时会有教研教辅双师模式对大家进行教学以及督学,并配有24小时答疑和模拟测试等,可直接咨询在线客服老师领取大额优惠券。
免责声明:本平台部分帖子来源于网络整理,不对事件的真实性负责,具体考研相关内容请以各院校的官网通知为准。如果本站文章侵犯到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400-108-7500)进行删帖处理。
精选课程
考研资讯
查看更多
考研备考
查看更多
考研指导
每日10 份 抢先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