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考研辅导课程推荐】:26考研集训课程,VIP领学计划,26考研VIP全科定制套餐(公共课VIP+专业课1对1) , 这些课程中都会配有内部讲义以及辅导书和资料,同时会有教研教辅双师模式对大家进行教学以及督学,并配有24小时答疑和模拟测试等,可直接咨询在线客服老师领取大额优惠券。
吉首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基础医学综合
吉首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基础医学综合已公布,考研大纲既是考生制定备考策略的重要依据,也是确保复习方向正确性的关键点。以下内容分享给同学们,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吉首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基础医学综合
(复试科目)
考试科目名称:基础医学综合
一、试卷结构
(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长
本试卷满分为 100分,考试时长为 120分钟。
(二)答题方式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1.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 25 %
2. 免疫学 25%
3. 病原微生物学 25%
4. 病理生理学 25%
(四)题型结构
1. 选择题,共40分
2. 问答题(含病例分析) 共 60 分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一)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部分
人体解剖学部分
第一章 骨学考试内容
骨的分类、构造和功能;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躯干骨的组成;椎骨的一般特征和各部椎骨的形态结构;肋的组成与形态结构;胸骨的分部及胸骨角;颅的组成、分部,脑颅和面颅的组成;颅整体观(含不同面)的形态结构;上肢带骨和自由上肢骨的名称、位置及其形态结构;下肢带骨和自由下肢骨的名称、位置及其形态结构;手骨、足骨的分类及名称;全身骨性标志及其临床应用。
考试要求
1. 掌握骨的形态分类、构造和功能。
2. 掌握躯干骨的组成及其形态结构。
3. 掌握颅的组成、分部,脑颅和面颅的组成及其形态结构。
4. 掌握颅各面整体观的形态结构。
5. 掌握上、下肢骨的组成、位置排列及其形态结构。
6. 掌握全身骨性标志及其临床意义。
7. 理解运动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8. 了解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
第二章 关节学考试内容
关节的基本构造、辅助结构和运动形式;关节分类;脊柱的构成、分部和功能,脊柱的整体观及其运动形式;椎骨间的连结特点,椎间盘的位置、构成、特点及其临床意义;前纵韧带、后纵韧带、黄韧带、棘间韧带和棘上韧带的位置和功能;胸廓的构成、胸廓上口和胸廓下口的形态及围成;骨性胸廓的整体观和运动及年龄变化和性别差异; 肋与胸骨和胸椎的连结;颅骨连结的主要形式,新生儿颅的特点;颞下颌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及运动;胸锁关节、肩关节、肘关节、桡腕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及运动;骨盆的组成、分部,骨盆上、下口以及坐骨大、小孔的围成;骨盆的性别差异;髋关节、膝关节、距小腿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和运动;前臂骨间和小腿骨间的连结特点;足弓的概念、形态结构及意义;骶髂关节、腕掌关节、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的组成、特点及运动;跗骨间关节、跗跖关节、跖趾关节和趾间关节的组成与运动;以某一关节为例描述其组成、形态结构特点、运动形式及其临床意义;在活体摸及某一骨性标志为例说明其临床意义。
考试要求
1. 掌握关节的基本结构和辅助结构。
2. 掌握椎间盘的形态结构,前纵韧带、后纵韧带的位置和功能。
3. 掌握黄韧带、棘间韧带和棘上韧带的位置和功能。
4. 掌握胸廓的构成、胸廓上口和胸廓下口的形态及围成。
5. 掌握脊柱的构成、分部和功能,脊柱的生理性弯曲及运动特点。
6. 掌握颞下颌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及运动形式。
7. 掌握胸锁关节、肩关节、肘关节、桡腕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及运动形式。
8. 掌握骨盆的组成、分部,骨盆上、下口以及坐骨大、小孔的围成。
9. 掌握髋关节、膝关节、距小腿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和运动形式。
10. 理解关节的运动形式。
11. 理解脊柱的整体观。
12. 了解椎弓间的连结概况以及关节突关节的构成。
13. 了解骨盆的性别差异。
第三章 肌学考试内容
肌的形态、构造、起止、配布和作用;肌的命名法、辅助装置;咀嚼肌的组成、位置和作用;面肌的组成、分布特点,胸锁乳突肌和前、中、后斜角肌的位置、起止与作用;胸肌的组成;胸大肌、胸小肌的起止、作用;肋间肌的名称、位置和作
用;斜方肌、背阔肌、竖脊肌的起止和作用;膈的位置、形态、作用、三个裂孔的
位置及通过的主要结构;膈薄弱区的位置及临床意义;腹肌组成,腹前外侧群肌位置、层次、肌纤维方向、形成结构;腹后肌的名称和作用;背肌的分群、各肌群的组成、作用;上肢带肌的组成;三角肌和大圆肌的起止、作用;肱二头肌、喙肱肌、肱肌、肱三头肌的起止、作用;前臂肌的分群、各肌群的组成、作用;手肌的名称和作用;髋肌的分群、各肌群的组成、作用;臀大肌、股四头肌、缝匠肌、半腱肌、半膜肌、股二头肌的位置及功能;小腿肌的分群、各肌群的位置、起止和作用;足肌的名称和作用;腹直肌鞘、腹股沟管、腹股沟(海氏)、腋窝、三角肌间沟、三边孔和四边孔、肘窝、腕管、梨状肌上、下孔、血管腔隙和肌腔隙、股三角、收肌管和腘窝的围成及内容物;以长肌为例说明其位置、起止、作用和功能;全身肌性标志及其意义;肌肉注射部位。
考试要求
1. 掌握肌的形态和构造。
2. 掌握咀嚼肌的组成,咬肌、颞肌的位置和作用。
3. 掌握胸锁乳突肌的起止、作用,斜角肌间隙的围成及通过结构。
4. 掌握斜方肌、背阔肌、竖脊肌的起止和作用。
5. 掌握胸肌的组成;胸大肌的起止、作用;肋间肌的名称、位置和作用。
6. 掌握膈的位置、形态、作用、三个裂孔的位置与通过的结构。
7. 掌握膈的薄弱区位置及临床意义。
8. 掌握腹肌组成;腹肌前外侧群肌位置、层次、肌纤维方向、形成结构与功能。
9. 理解腹直肌鞘的构成和特点。
10. 掌握腹股沟管的两口、四壁以及穿过的结构及其临床意义。
11. 掌握腹股沟三角的构成及其临床意义。
12. 掌握上肢带肌的组成;三角肌和大圆肌的起止、作用。
13. 掌握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的起止、作用。
14. 掌握腋窝、三边孔、四边孔、肘窝的围成及其结构。
15. 掌握臀大肌、髂腰肌、梨状肌的起止点与作用。
16. 掌握股四头肌、缝匠肌、半腱肌、半膜肌、股二头肌的位置及功能。
17. 掌握腓骨长肌、腓骨短肌、胫骨前肌、胫骨后肌、小腿三头肌的起止点与作用。
18. 掌握梨状肌上、下孔、血管腔隙、肌腔隙、股环、股三角、收肌管、踝管和腘窝的围成与结构。
19. 了解面肌的组成、分布特点,颈肌的分群及各群的组成和作用。
第五章 消化系统考试内容
消化系统组成、功能及其上下消化道的概念;口腔的境界和分部、腭的形态分部; 咽峡围成;牙的种类和牙式、牙的形态构造、牙组织和牙周组织的组成;舌的形态结构特点,舌肌的配布和功能;大唾液腺的位置及开口部位;咽的位置、分部、各部形态结构和通路;腭扁桃体的位置;咽淋巴环的构成;食管的位置和分部,食管三个狭窄部的位置及其临床意义;胃的形态、分部、位置、毗邻、胃壁构造、溃
疡好发部位;小肠的分部;十二指肠分部及各部位置、毗邻与形态结构;十二指肠
悬肌的位置;空、回肠的位置及其形态结构特征、Meckel憩室的位置;大肠的分部及形态特点;盲肠、阑尾的常见位置;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及临床意义;结肠分部及各部的位置,直肠位置和形态构造,肛管直肠环的构成,肛管的位置和形态构造;食物及残渣在消化管内的行程及通过的狭窄部位;肝的形态和分叶;肝门的位置、肝蒂的构成及各结构之间的位置关系,肝的位置、毗邻、上下界的体表投影;肝外胆道的组成,胆囊的位置、形态分部;胆囊底的体表投影,胆囊三角的构成及内容;胆汁产生部位及排出途径;胰的位置、形态分部与毗邻。
考试要求
1. 掌握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以及上、下消化道。
2. 掌握舌的形态分布和粘膜特征、舌肌功能,舌外肌的起止点和功能。
3. 掌握咽峡和咽淋巴环的构成。
4. 掌握咽的位置、分部、各部形态结构和通路,腭扁桃体的位置。
5. 掌握食管三个狭窄部的位置及其临床意义。
6. 掌握胃的形态、分部、位置、毗邻及其临床意义。
7. 掌握小肠的分部;十二指肠位置、分部及各部形态结构与毗邻关系;十二指肠悬肌的位置。
8. 掌握大肠的分部及形态特点;盲肠、阑尾的位置;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及其临床意义;结肠的分部及各部的位置;直肠的位置和形态构造;直肠环的构成;肛管的位置和形态构造。
9. 掌握肝的形态、位置、毗邻、上、下界的体表投影。
10. 掌握肝门的位置、肝蒂的构成及各结构之间的位置关系。
11. 掌握胆囊底的体表投影及其临床意义,胆囊三角的构成及内容。
12. 掌握肝外胆道的组成,胆囊的位置、形态分部与毗邻。
13. 掌握胰的位置、形态分部及其毗邻。
14. 理解牙的种类和牙式、牙的形态和构造、牙组织和牙周组织的组成。
15. 理解大唾液腺的位置及腮腺管的开口部位。
16. 理解空、回肠的位置及其形态结构特征、Meckel憩室的位置。
17. 理解胆汁产生部位及排出途径。
18. 了解食管的位置和分部以及胃壁的构造。
19. 了解口腔的境界和分部、腭的形态。
20. 了解阑尾的常见位置及其临床意义。
第六章 呼吸系统考试内容
呼吸系统的组成与功能,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鼻的分部及各部的形态结构,鼻旁窦的位置、开口部位及其临床意义;喉的位置、组成,喉软骨的名称、结构特点及其喉腔的分部和临床意义;喉的连结和喉肌的组成与作用;气管的位置和构造特点,左、右
主气管的形态差别;肺的位置、形态、分叶,肺根的构成及各结构的排列关系;肺段支气管的概念及其临床意义;胎儿肺与成人肺的区别;胸膜、胸膜腔的概念、胸膜的分部和胸膜隐窝的位置,胸膜下界与肺下界的体表投影;胸膜顶的体表投影;胸腔、胸膜和胸膜腔的概念;结合解剖学知识描述喉、左右主支气管、肺、胸膜的临床意义;空气到达肺经过的结构;纵隔的概念及分部,各部的器官名称。
考试要求
1. 掌握呼吸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2. 掌握鼻腔的分部及各部的形态结构,鼻旁窦的位置、特点及开口部位。
3. 掌握喉的位置,喉软骨的名称、主要体表标志,喉口的围成、喉腔的分部和各部的形态结构特点与临床意义。
4. 掌握气管的位置、构造特点与临床意义,左、右主气管的形态差别。
5. 掌握肺的位置、形态和分叶,肺根的构成及各结构的排列关系。
6. 掌握胸膜分部和胸膜隐窝位置,胸膜和肺的下界体表投影;胸膜顶的体表投影。
7. 理解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
8. 理解纵隔的概念、分部及各部的主要结构。
9. 了解外鼻的形态结构,上颌窦的形态特点。
10. 了解喉软骨的连结及喉肌的组成和作用。
11. 了解肺内支气管和支气管肺段的概念。
12. 了解胸腔、胸膜和胸膜腔的概念。
第七章 泌尿系统考试内容
泌尿系统的组成与功能;肾的形态、位置、毗邻;肾的被膜和内部结构;肾段血管与肾段;肾移植的解剖学基础和肾的畸形与异常;输尿管的分部、各部的位置和三个狭窄位置及临床意义;膀胱的形态分部、位置、毗邻,膀胱三角的位置、特点及临床意义; 膀胱壁的构造、位置与年龄变化的关系;女性尿道的形态特点和开口部位;尿液的产生和排出途径的解剖学结构。
考试要求
1. 掌握泌尿系统的组成。
2. 掌握肾的形态、位置、毗邻和内部结构。
3. 掌握肾的被膜、肾门位置和体表投影及其临床意义。
4. 掌握输尿管的分部、各部的位置和三个狭窄部的位置与临床意义。
5. 掌握膀胱的形态分部、位置、毗邻,膀胱三角的位置、粘膜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6. 掌握女性尿道的形态特点和临床意义。
7. 理解膀胱壁的构造、位置与年龄变化的关系。
8. 了解泌尿系统的基本功能。
9. 了解肾段血管、肾段的概念以及肾的变异概况。
第八章 男性生殖系统考试内容
男性生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睾丸的形态结构及下降过程;睾丸和精索三层被膜与腹前壁各层的延续关系;输精管的分部及各部的位置、精索的组成及位置;男性输精管结扎的解剖学特点和目的;附睾、输精管、前列腺的位置;射精管、精囊的位置;前列腺位置、毗邻、分叶、被膜、年龄变化特点及临床意义;精液的概念;尿道球腺的位置及开口部位;隐睾发生的机理;男性尿道起止、行程、分部、结构特点以及临床意义; 阴茎的组成和分部及皮肤特点;阴囊的形态和构造。
考试要求
1. 掌握男性生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 掌握睾丸的形态、结构与功能;附睾的形态、位置与功能。
3. 掌握输精管的分部、各部的位置与男性结扎部位;精索的组成和位置。
4. 掌握前列腺的形态、位置、毗邻与临床意义。
5. 掌握男性尿道的行程、分部、形态结构特点及临床意义。
6. 理解睾丸和精索三层被膜与腹前壁各层的延续关系。
7. 了解精囊腺的位置、毗邻,射精管的合成及其开口部位。
8. 了解前列腺的分叶、被膜及年龄变化。
9. 了解尿道球腺的位置及开口部位。
10. 了解阴囊的形态和构造,阴茎的分部、构成及皮肤特点。
第九章 女性生殖系统考试内容
女性生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卵巢的位置、形态结构特点及固定装置;卵巢和子宫的年龄变化;输卵管的位置、分部和各部的形态特点与功能;输卵管结扎的部位;子宫的形态、位置、毗邻、子宫内腔及子宫的固定装置,子宫峡和子宫下段;阴道的位置、形态;阴道后穹与直肠子宫陷凹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前庭大腺的位置;女性外生殖器的组成;乳房的位置、形态结构与临床意义;会阴概念和区分;会阴筋膜的结构特点; 尿生殖三角的组成;肛提肌及尾骨肌的位置、形态和作用。
考试要求
1. 掌握卵巢的形态、位置及固定装置。
2. 掌握输卵管的位置、分部、各部的形态特点与意义。
3. 掌握子宫形态、位置、毗邻、子宫内腔及子宫固定装置;子宫峡和子宫下段位置。
4. 掌握阴道的形态、位置与毗邻;阴道后穹与直肠子宫陷凹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5. 理解女性生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6. 理解女性乳房的形态和结构特点。
7. 了解卵巢和子宫的年龄变化,输卵管结扎的部位。
8. 了解前庭大腺的位置,女性外生殖器的组成。
9. 了解会阴的概念、界限和区分。
第十章 腹膜考试内容
腹膜、腹膜腔和腹腔的概念;腹膜的功能;男女性腹膜腔特点;腹膜腔的分区;腹膜与腹盆腔脏器的关系;腹膜形成的结构;小网膜位置与分部,大网膜的位置与构成, 网膜囊和网膜孔的位置;腹膜陷凹名称、位置及临床意义;腹腔脏器穿孔时食物残渣在腹膜腔内的流动方向。
考试要求
1. 掌握腹膜和腹膜腔的概念,男女性腹膜腔特点,腹膜与腹、盆腔脏器的关系。
2. 掌握小网膜位置与分部,大网膜的位置与构成,网膜囊和网膜孔的位置、毗邻。
3. 掌握腹膜陷凹的名称和位置。
4. 理解各系膜的名称、位置和附着部位,肝、脾和胃的韧带名称和位置。
5. 了解腹膜的功能、腹膜皱襞和隐窝与腹部分区。
第十一章 心血管脉管系统考试内容
脉管系统的组成与功能;心血管系统的组成;血液循环的定义、分类及功能;血管吻合及其功能意义,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的结构特点及配布特点;心的位置与外形、心内各腔的形态结构;心传导系统的组成、位置和功能;心纤维性支架和心壁的构造及常见缺损部位;左、右冠状动脉的起始、行径、分支分布,冠状窦的位置及其属支回流途径;心的体表投影及其临床意义;心包的构成,心包横窦和心包斜窦的位置及临床意义;心的淋巴回流和神经支配;房室传导阻滞或心肌供血不足时的解剖学特点;动脉在人体中的分布规律和器官内血管的配布规律;肺循环血管名称、行程及功能,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的行径,肺循环的静脉、左右肺静脉的行径;动脉韧带的位置;主动脉的起止、升主动脉的起止和分支;主动脉弓的起止、分支分布,左、右颈总动脉的起止与行程;颈动脉窦和颈动脉小球的位置与功能;颈外动脉主要分支、分布;锁骨下动脉、腋动脉、肱动脉、桡动脉、尺动脉的
行程、起止、主要分支分布;掌浅弓、掌深弓的组成、分支分布;胸主动脉的起止、 分支、分布概况;腹主动脉起止、分支分布;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的分支分布;髂总动脉的起止与分支分布;髂内动脉主要分支、分布;子宫动脉与输尿管的关系;髂外动脉、股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足背动脉的起止与行程; 足底动脉弓的组成;全身动脉摸脉点、常用压迫止血部位及血管名称;静脉的结构特点, 静脉血回流的因素,几种特殊静脉(硬脑膜窦、板障静脉和导静脉等)的特点;半奇静脉、副半奇静脉、卵巢静脉的行径;全身各部深组静脉的名称及归流途径;上腔静脉的组成、起止、收纳范围,头臂静脉的组成,颈内静脉的起止、主要属支(面静脉、下颌后静脉),颈外静脉的位置及临床意义;静脉角和危险三角;头静脉、贵要静脉的起止、行程与注入部位,肘正中静脉的位置;下腔静脉系的组成、主要属支及收纳范围;大、小隐静脉的起始、行径及注入部位;下腔静脉组成、直接属支和间接属支;肝门静脉系与上、下腔静脉系之间的交通关系;根据血液循环定向流动知识,说出临床用药治疗疾病通过结构;利用上、下腔静脉系与肝门静脉系交通知识,分析肝病导致的临床表现。考试要求
1. 掌握心血管系统的组成、体循环和肺循环的概念。
2. 掌握心的位置与外形、心内各腔的形态结构。
3. 掌握心传导系统的组成、位置和功能。
4. 掌握左、右冠状动脉的起始、行径、分支分布,冠状窦的位置及其属支。
5. 掌握心包的构成,心包横窦和心包斜窦的位置及临床意义。
6. 掌握主动脉的起止、主动脉升部的起止和分支名称。
7. 掌握主动脉弓的起止、分支名称,左、右颈总动脉的起止部位。
8. 掌握颈动脉窦和颈动脉小球的位置与功能。
9. 掌握颈总动脉、颈外动脉主要分支、分布。
10. 掌握锁骨下动脉、腋动脉、肱动脉、桡动脉、尺动脉行程、起止、主要分支分布。
11. 掌握掌浅弓、掌深弓的组成、分支分布。
12. 掌握主动脉腹部的起止、分支名称,腹腔干、肠系膜上、下动脉的分支、分布。
13. 掌握髂内动脉主要分支、分布。
14. 掌握髂外动脉、股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足背动脉行程与起止。
15. 掌握全身动脉搏动点及常用压迫止血部位。
16. 掌握上腔静脉的组成、起止、收纳范围,头臂静脉的组成,颈内静脉的起止、主要属支(面静脉、下颌后静脉)。
17. 掌握颈外静脉位置与临床意义,静脉角构成与意义,危险三角位置与临床意义。
18. 掌握头静脉、贵要静脉的起止,肘正中静脉的位置,奇静脉的起止、收纳范围。
19. 掌握下腔静脉系的组成、主要属支、收纳范围。
20. 掌握大、小隐静脉的起始、行径及注入部位。
21. 掌握门静脉的组成和属支,门静脉系与上、下腔静脉系间的吻合部位与血流途径。
22. 理解脉管系统的组成与功能,心纤维性支架和心壁的构造及常见缺损部位。
23. 理解髂总动脉的起止位置,子宫动脉与输尿管的关系。
24. 了解心的静脉回流途径和神经支配,心的体表投影。
25. 了解主动脉胸部的起止、分支、分布概况。
26. 了解半奇静脉、副半奇静脉的上起止、收纳范围,椎静脉丛的位置和交通。
27. 了解肾静脉和睾丸静脉(或卵巢静脉)的行径。
第十四章 视器考试内容
眼球壁的层次、各部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眼球内容物名称与功能,房水循环的途径; 眼屈光系统临床意义;眼睑的形态结构;结膜的形态结构及分部;泪器的组成、位置、
形态和功能;运动眼球和眼睑的肌肉名称、位置和作用,各眼球外肌损伤后的临床表现; 眼的血管和神经;眶脂体和眶筋膜;外界光线到达视网膜的途径。
考试要求
1. 掌握眼球壁的层次、各部的形态结构与功能。
2. 掌握眼球内容物的名称、功能及其临床意义。
3. 掌握房水循环的途径及其临床意义。
4. 掌握运动眼球和眼睑的肌肉名称、位置和作用。
5. 了解结膜的形态及分布。
6. 理解泪器的组成、位置、形态和功能,视网膜中央动脉的起终、行程和分支。
7. 了解眼睑、眶脂体和眶筋膜。
第十六章 神经系统总论考试内容
神经系统的组成与功能;神经系的基本活动方式以及反射弧的组成;神经元的分类和神经元胞体的基本结构及其突起;突触的结构和分类,神经胶质细胞分类;神经纤维的结构、分类和功能;神经系统的区分;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以某一反射为例,分析神经系统完成反射的物质基础;神经系统的再生。
考试要求
1. 掌握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
2. 理解神经系统的区分。
3. 了解神经元的分类和神经元胞体的基本结构及其突起。
4. 了解突触的结构和分类,神经胶质细胞分类与作用。
第十七章 周围神经系统考试内容
脊神经的构成、区分、纤维成份、分支及分布概况;脊神经后支的分支分布;颈丛的组成、位置;颈丛皮支的名称、浅出部位、分支分布及临床意义,膈神经的组成、行程与支配;臂丛的组成、位置、分支及临床意义;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腋神经的行程、分支分布及损伤后的临床表现;胸长神经支配范围及损伤后表现; 胸外侧神经、胸内侧神经、胸背神经、肩胛下神经支配范围;胸神经前支的分布概况及
其皮支的分布特点;腰丛的组成、位置、主要分支及分布;股神经、闭孔神经的行程、分支分布及损伤后的临床表现;骶丛的组成、位置及主要分支分布,坐骨神经的行径、分支及支配范围;腓总神经、腓深神经、腓浅神经和胫神经的行程、分布及其损伤后的临床表现;脑神经的名称、性质、连脑部位、进出颅的部位;滑车神经、展神经、副神经和舌下神经的分布概况及损伤后临床表现;嗅神经、视神经的功能性质和分布,前庭蜗神经的功能性质;动眼神经、三叉神经、面神经、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的纤维成份、行程、分布及损伤后临床表现;内脏运动神经与躯体运动神经的主要区别;交感神经的分布概况;交感部低级中枢的部位,交感干的位置与组成,椎前节的位置;副交感部低级中枢的部位,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主要区别;动眼神经、面神经、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内副交感节前纤维的起始、交换神经元的部位和节后纤维的分布概况;睫状神经节、翼腭神经节、下颌下神经节和耳神经节的位置与性质;灰、白交通支的概念,节前纤维和节后纤维的走行规律,内脏神经对器官双重支配的概念;内脏感觉神经传入途径及特点,牵涉性痛和一些重要器官的神经支配;盆内脏神经的分支分布概况;不同部位的周围神经损伤后的临床表现。
考试要求
1. 掌握脊神经的构成、纤维成份、分支及分布概况。
2. 掌握颈丛的组成、位置及其临床意义,膈神经的组成、行程与功能。
3. 掌握臂丛的组成、位置与临床意义。
4. 掌握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腋神经分支、分布以及损伤后临床表现。
5. 掌握胸长神经支配范围及损伤后表现。
6. 掌握胸外侧神经、胸内侧神经、胸背神经、肩胛下神经支配范围。
7. 掌握胸神经前支的分布概况及其皮支的分布特点。
8. 掌握腰丛的组成、位置、主要分支及分布,股神经损伤后临床表现。
9. 掌握骶丛的组成、位置及主要分支分布。
10. 掌握坐骨神经的行径、分支及分布。
11. 掌握腓深神经、腓浅神经和胫神经的分布、损伤后的临床表现。
12. 掌握动眼神经、三叉神经、面神经、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的纤维成份、行程及分布以及损伤临床表现。
13. 掌握视神经、滑车神经、展神经、副神经和舌下神经支配范围及损伤后临床表现。
14. 掌握内脏运动神经与躯体运动神经的主要区别。
15. 掌握交感部低级中枢的部位;交感干的位置与组成;椎前节的位置。
16. 掌握副交感部低级中枢的部位。动眼神经、面神经、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内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的起始、交换神经元的部位和节后纤维的分布概况。
17. 掌握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主要区别。
18. 理解股神经、闭孔神经、臀上神经、臀下神经、阴部神经的行径、分支和分布。
19. 理解脑神经的名称、性质、连脑部位、进出颅的部位。
20. 理解盆内脏神经的分布概况。
21. 了解周围神经系统概述。
22. 了解颈丛皮支的名称、浅出部位及分布。
23. 了解腓总神经、腓深神经、腓浅神经和胫神经的行径。
24. 了解嗅神经、前庭蜗神经的功能性质和支配。
25. 了解睫状神经节、翼腭神经节、下颌下神经节和耳神经节的位置与性质。
26. 了解内脏神经对器官双重支配的概念。
27. 了解灰、白交通支概念;节前纤维和节后纤维的走行规律,交感神经的分布概况。
28. 了解内脏感觉神经传入途径及特点,牵涉痛的概念。
第十八章 中枢神经系统考试内容
脊髓的位置、外形特点、脊髓节段及其与椎骨的对应关系;脊髓横切面上灰、白质的配布及各部的名称;脊髓灰质的板层构筑,主要核团的位置与功能;脊髓白质主要上行纤维束(薄束、楔束、脊髓丘脑束)和下行纤维束(皮质脊髓束)的位置和功能;脊髓的功能以及脊髓损伤后的临床表现,脊髓反射的意义;根据解剖学
知识,分析和推断椎骨骨折后损伤的脊髓节段;脑干的组成和外形(包括菱形窝)、第四脑室的位置及连通关系;脑神经核的机能分类、各类脑神经核名称、位置及其与脑神经的关系和功能;薄束核、楔束核、脑桥核、黑质、顶盖前区的位置与功能;脑干网状结构的位置及功能,脑干各部损伤后的临床表现;脑干内锥体束、内侧丘系、脊髓丘系、三叉丘系的位置与功能;脑干、小脑、间脑、大脑之间的纤维联系和功能;延髓锥体交叉、内侧丘系交叉、橄榄中部、脑桥下份、脑桥中份、中脑下丘、中脑上丘水平切面的主要结构;不同断面脑干损伤后的临床表现;间脑的位置、分部及各部的组成和位置,第三脑室的位置与连通;背侧丘脑特异性中继核团的名称、纤维联系和功能;下丘
脑的主要核团及其与垂体的关系;后丘脑、上丘脑和底丘脑的位置及功能;小脑的位置、外形、分叶和机能分区;小脑核的名称、位置与功能;端脑的位置、主要沟裂、分叶和各叶的主要沟回;第I躯体运动区、第I躯体感觉区、视区、听区、语言中枢的位置、功能及损伤后临床表现;基底核的组成和位置,侧脑室的形态分部和各部的位置;大脑皮质的细胞结构和神经干细胞的新学说;嗅脑和边缘系统的组成及功能。大脑半球白质纤维的分类;内囊位置、分部、各部所通过的主要纤维束以及损伤后的临床表现。
考试要求
1. 掌握脊髓的位置、外形特点、脊髓节段及其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2. 掌握脊髓灰质板层构筑、功能以及脊髓损伤后的临床表现、脊髓反射的意义。
3. 掌握脊髓主要上行纤维束(薄束、楔束、脊髓丘脑束)和下行纤维束(皮质脊髓束) 的位置和功能。
4. 掌握脑干的组成和外形(包括菱形窝)、第四脑室的位置及连通关系。
5. 掌握脑神经核的机能分类、各类脑神经核名称、位置及其与脑神经的关系和功能。
6. 掌握薄束核、楔束核、脑桥核、黑质、顶盖前区的位置与功能。
7. 掌握脑干内锥体束、内侧丘系、脊髓丘系、三叉丘系的行程与功能。
8. 掌握小脑的位置、外形、分叶和机能分区。
9. 掌握间脑的位置、分部及各部的组成和位置,第三脑室的位置与连通。
10. 掌握大脑半球的主要沟裂、分叶和各叶的主要沟回。
11. 掌握大脑半球第I躯体运动区、第I躯体感觉区、视区、听区、语言中枢的位置及损伤后临床表现。
12. 掌握基底核的组成和位置,侧脑室的形态分部和各部的位置。
13. 掌握内囊位置、分部、各部所通过的主要纤维束以及损伤后的临床表现。
14. 理解脊髓横切面上灰、白质的配布及各部的名称。
15. 理解脊髓灰质的主要核团的位置及功能性质。
16. 理解脊髓损伤后的临床表现。
17. 理解脑干各部损伤后的临床表现。
18. 理解背侧丘脑特异性中继核团的名称、纤维联系和功能。
19. 理解下丘脑的主要核团名称及与垂体的关系。
20. 理解延髓锥体交叉、内侧丘系交叉、橄榄中部、脑桥下份、脑桥中份、中脑下丘、中脑上丘水平切面的主要结构及损伤后主要表现。
21. 了解脑干网状结构的位置及功能。
22. 了解小脑核的名称、位置,小脑的纤维联系与功能,大脑半球白质纤维的分类。
第十九章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考试内容
神经传导通路的定义及分类;躯干、四肢意识性浅感觉传导通路的组成、神经元位置、交叉部位和损伤后临床表现;躯干、四肢意识性本体觉和精细触觉传导通路的组成、神经元的位置、交叉部位和损伤后临床表现;躯干、四肢非意识性浅、深感觉传导通路组成及其特点;头面部浅感觉传导通路的组成、神经元位置、交叉部位和损伤后临床表现;视觉传导通路的组成、神经元的位置、交叉部位及通路损伤后临床表现;瞳孔对光反射通路的起止、行程、神经元的位置及通路损伤后临床表现;听觉传导通路和平衡觉传导通路的起止、特点、神经元的位置及通路损伤后临床表现;锥体系的构成、神经核的位置、传导特点及损伤后临床表现;内脏感传导路的途径;锥体外系传导路的名称和途径;神经系统化学传导路的名称与功能;综合分析、判断脊髓、脑干、内囊和大脑皮质不同部位损伤后,各传导通路受损情况及其临床表现。
考试要求
1. 掌握躯干、四肢意识性浅感觉传导通路组成、神经元位置、交叉部位和临床意义。
2. 掌握躯干、四肢意识性本体觉和精细触觉传导通路的组成、神经元的位置、交叉部位和临床意义。
3. 掌握视觉传导通路的组成、神经元的位置、交叉部位及通路损伤后临床表现。
4. 掌握瞳孔对光反射通路的起止、名称、神经元的位置及通路损伤后临床表现。
5. 掌握锥体系的构成、神经核的位置、传导特点及损伤后临床表现。
6. 理解脊髓、脑干、内囊和大脑皮质不同部位损伤后,各传导通路损伤表现。
7. 理解头面部浅感觉传导通路组成、神经元位置、交叉部位和通路损伤后临床表现。
8. 了解神经传导通路的定义及分类。
9. 了解躯干、四肢非意识性浅、深感觉传导通路组成及其特点。
10. 了解听觉平衡觉传导通路的起止、特点、神经元位置及通路损伤后临床表现。
11. 了解锥体外系传导路的名称、途径和临床意义。
第二十章 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
考试内容
硬脊膜的形态特征、硬膜外隙的位置与内容;硬膜外隙麻醉的解剖学基础;脊髓蛛网膜、软脊膜的形态特点;硬脑膜的形态特点、大脑镰和小脑幕的位置,硬脑膜窦的名称、位置及连通关系;海绵窦的位置、穿经海绵窦的结构及海绵窦的交通。颅骨骨折后脑脊液外漏的解剖学因素;脑蛛网膜和软膜的结构特点;蛛网膜下隙的位置、内容;终池和小脑延髓池的位置;脊髓血液供应和静脉血的回流途径;脑的动脉来源、颈内动脉和椎动脉的行程及其主要分支及其临床意义;大脑动脉环的组成、位置及其意义;颅内、外静脉的交通;脑缺血的解剖学意义;血脑屏障、血脑脊液屏障的结构及意义;脑脊液的产生部位和循环途径、脑脊液穿刺术。
考试要求
1. 掌握硬脊膜的形态特征、硬膜外隙的位置、内容物及临床意义。
2. 掌握脑脊液的产生部位、循环途径及临床意义。
3. 掌握蛛网膜下隙的位置、内容,终池的位置。
4. 掌握硬脑膜的形态特点、大脑镰和小脑幕的位置,硬脑膜窦的名称、位置。
5. 掌握海绵窦的位置、穿经海绵窦的结构及海绵窦的交通。
6. 掌握大脑动脉环的组成和位置。
7. 理解脑的动脉来源、颈内动脉和椎动脉的行程及其主要分支分布。
组织学与胚胎学部分
第1章 组织学绪论考试内容
组织学概述;组织及基本组织;石蜡切片常用染色方法;组织学与胚胎学研究技术。考试要求
1. 掌握石蜡切片的常用染色方法。
2. 了解组织学与胚胎学的常用研究技术。
第2章 上皮组织考试内容
上皮组织的一般特点、分类与功能;各种被覆上皮的结构特点、分布和功能;复层被覆上皮形态结构、分布与功能;腺上皮和腺的概念;内分泌腺、外分泌腺的发生及结
构特点;外分泌腺的分类;微绒毛和纤毛的光镜、电镜特点和功能;上皮细胞侧面的连接结构,基底面的主要结构与功能。
考试要求
1. 掌握上皮组织的一般特点和分类。
2. 掌握各种被覆上皮的结构特点、分布和功能。
3. 掌握微绒毛和纤毛的光镜、电镜结构特点和功能。
4. 掌握上皮细胞侧面的连接结构,基膜的位置、光镜、电镜结构和功能。
5. 了解腺上皮和腺的概念,内分泌腺、外分泌腺的发生及结构特点,外分泌腺的结构和分类,腺细胞的类型。
第3章 结缔组织考试内容
结缔组织的特点、分类、功能、起源与分布;疏松结缔组织的特点、组成成分、各种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和网状组织的结构特点和功能;基质的化学成分、特性与功能。
考试要求
1. 掌握结缔组织的特点、分类、功能、起源与分布。
2. 掌握疏松结缔组织的特点、组成成分;各种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理解基质的化学成分、特性与功能。
3. 了解致密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结构特点和功能。
第4章 血液、淋巴和血细胞的发生考试内容
各种血细胞的形态结构、功能及正常值,血红蛋白正常值;血象临床意义;血细胞发生中形态变化的基本规律;骨髓的性质和分类;造血干细胞的基本概念;临床中“再障、白血病”的发生原因。
考试要求
1. 掌握各种血细胞的结构、功能及正常值。
2. 掌握血红蛋白正常值。
3. 理解造血干细胞的基本概念。
4. 了解血细胞发生中形态变化的基本规律及其主要实验及理论。
5. 了解造血诱导微环境的概念。
第6章 肌组织考试内容
骨骼肌的光镜下结构特点与功能;骨骼肌纤维的超微结构和肌丝的分子构筑;骨骼肌纤维的收缩原理;心肌纤维的光、电镜结构以及与骨骼肌纤维的不同点;平滑肌纤维的光、电镜结构;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收缩的特点;心肌闰盘。
考试要求
1. 掌握三种肌组织的光镜结构与功能特点。
2. 掌握骨骼肌纤维的超微结构和肌丝的分子构筑。
3. 掌握心肌纤维的光、电镜结构以及与骨骼肌纤维的不同点。
4. 了解骨骼肌纤维的收缩原理。平滑肌纤维的超微结构。
第7章 神经组织考试内容
神经组织的基本结构和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神经元的分类;神经末梢概念;突触的超微结构特点和分类;神经纤维的结构和分类;感觉、运动神经末梢分类及结构;神经胶质细胞的分类、结构特点与功能;血-脑屏障的概念;神经递质传递过程。
考试要求
1. 掌握神经组织的基本结构和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2. 掌握突触的超微结构特点和分类。
3. 掌握神经纤维的结构和分类。
4. 掌握血-脑屏障的概念。
5. 理解神经胶质细胞的分类、结构特点与功能。
6. 了解神经元的分类。
第10章 循环系统考试内容
动脉管壁的一般结构及大动脉、中动脉和小动脉的结构特点和功能;毛细血管的光
镜结构、分类、功能及其超微结构;血管内皮细胞的超微结构特征及其相关功能;静脉的结构特点与分类;微循环的概念、组成和各段血管的结构特点;动脉与静脉在结构与功能上异同;心脏的一般结构,心脏传导系统的组成;心肌收缩的动力来源;淋巴管的分类,毛细淋巴管与毛细血管的比较;组织的血液供应,组织液的形成;血管闸门、分闸门;心传导系统异常;癌细胞转移的途径。
考试要求
1. 掌握毛细血管的光镜结构和几种毛细血管的超微结构。
2. 掌握动脉管壁的一般结构及大动脉、中动脉和小动脉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3. 掌握血管内皮细胞的超微结构特征及其相关功能。
4. 理解心脏的一般结构。
5. 了解静脉的结构特点。
6. 了解微循环的概念、组成和各段血管的结构特点。
7. 了解心脏传导系统的组成。
第12章 免疫系统考试内容
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功能;免疫细胞的类型及功能;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概念、组成和功能;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淋巴细胞再循环;中枢和外周淋巴器官的概念;胸腺的结构功能及年龄变化;淋巴结和脾脏的组织结构特点与功能。
考试要求
1. 掌握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概念、组成和功能。
2. 掌握淋巴结和脾脏的组织结构与功能。
3. 理解免疫细胞的类型及功能。
4. 理解中枢和外周淋巴器官的概念。
5. 理解胸腺的结构功能及年龄变化。
6. 了解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第13章 内分泌系统考试内容
内分泌腺的一般结构;含氮激素细胞和类固醇激素细胞的超微结构特点;甲状腺的
组织结构与功能,甲状腺素产生过程;肾上腺的分部、组织结构及其功能;垂体的分部、细胞组成和分泌的激素;下丘脑和神经垂体及腺垂体的关系;弥散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概念;糖皮质激素、肾上腺、去甲肾上腺素的生理作用;呆小症、侏儒症、巨人症、肢端肥大症发生原因;甲状旁腺的功能;松果体的功能。
考试要求
1. 掌握内分泌腺的一般结构。
2. 掌握分泌含氮激素细胞和分泌类固醇激素细胞的超微结构特点。
3. 掌握甲状腺的组织结构和功能。
4. 掌握肾上腺的分部、组织结构和各部功能。
5. 掌握垂体的分部、细胞组成和分泌的激素。
6. 理解下丘脑和神经垂体及腺垂体的关系。
7. 了解弥散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概念。
8. 了解甲状旁腺和松果体的功能。
第14章 消化管考试内容
消化管的一般结构特点;消化管的淋巴组织及免疫功能;口腔粘膜的一般结构,舌乳头及味蕾的结构;舌、牙及咽的组织结构;食管的组织结构特点;胃的组织结构特点, 胃底腺的主细胞、壁细胞的结构及功能;皱襞、绒毛、微绒毛的光镜下特点;肠粘膜的结构特点及小肠三段的主要区别;小肠绒毛的结构与功能;小肠吸收细胞的结构及功能; 大肠粘膜层特点;胃肠内分泌细胞的分类及特点。
考试要求
1. 掌握消化管的一般结构及各段的主要结构特点。
2. 掌握胃底腺的主细胞、壁细胞的结构及功能。
3. 掌握小肠绒毛的结构与功能;小肠吸收细胞的结构及功能。
4. 理解小肠粘膜的结构特点及三段的主要区别。
5. 了解口腔粘膜的一般结构,舌乳头及味蕾的结构。
6. 了解消化管的淋巴组织及免疫功能。
7. 了解胃肠内分泌细胞的分类及特点。
第15章 消化腺考试内容
外分泌腺的基本结构;胰腺的结构和功能;胆囊壁的结构;肝脏的光镜、电镜结构与功能;肝血液循环特点;胆汁的流出途径;肝硬化的组织学基础。
考试要求
1. 掌握胰腺的结构和功能。
2. 掌握肝脏的光镜、超微结构与功能。
3. 理解肝血液循环的特点。
4. 了解外分泌腺的基本结构。
第16章 呼吸系统考试内容
鼻粘膜及喉的组织结构与功能;嗅细胞形态功能;气管和支气管的组织结构;肺的导气部组成及管壁结构变化规律;肺的呼吸部组成及Ⅰ型和Ⅱ型肺泡细胞的超微结构与功能;肺泡隔的结构,气血屏障的组成与功能;肺的非呼吸功能;肺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的分布;空气从口到达肺泡周围毛细血管所经过结构。
考试要求
1. 掌握气管和支气管的结构。
2. 掌握肺的一般结构、肺泡的超微结构和功能。
3. 了解鼻粘膜及喉的结构与功能。
4. 了解肺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的分布。
5. 了解肺的非呼吸功能。
第17章 泌尿系统考试内容
肾的基本结构;泌尿小管的组成、分布、光镜结构、电镜结构和功能;滤过屏障; 球旁复合体的组成、结构及功能;肾盂、肾盏、输尿管和膀胱的一般结构;肾血循环的特点;尿液的形成过程。
考试要求
1. 掌握肾的基本结构。
2. 掌握泌尿小管的组成、分布、光镜结构、电镜结构和功能。
3. 掌握球旁复合体的组成、结构及功能。
4. 理解肾血循环的特点。
5. 了解肾盂、肾盏、输尿管和膀胱的一般结构。
第18章 男性生殖系统考试内容
睾丸的组织结构及精子的发生过程;睾丸间质细胞形态、功能;附睾、前列腺、精囊、尿道球腺的组织结构;输精管及外生殖器的组织结构;精子形成各阶段结构特点。考试要求
1. 掌握睾丸的组织结构及精子的发生过程。
2. 理解附睾、前列腺的组织结构。
3. 了解输精管及外生殖器的组织结构。
第19章 女性生殖系统考试内容
卵巢的组织结构特点;原始卵泡、初级卵泡、次级卵泡和成熟卵泡的形态结构;卵泡的内分泌功能;排卵概念,时间,过程及排出物;黄体形成、结构、功能与转化;月经期、增生期和分泌期子宫内膜组织结构特点;卵巢与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关系;月经周期;女性激素的分泌;不同功能状态时乳腺的组织结构特点;输卵管、子宫颈和阴道的组织结构特点。
考试要求
1. 掌握卵巢中各级卵泡的形态结构,排卵,卵泡的内分泌功能。
2. 掌握黄体形成、结构和功能。
3. 掌握子宫内膜不同时期的结构特征。
4. 掌握卵巢与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关系。
5. 理解不同功能状态时乳腺的组织结构。
6. 了解输卵管、宫颈和阴道的组织结构。
第20章 胚胎学绪论
考试内容
胚胎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人胚发育分期;胚和胎的区别;胚胎学常用技术。考试要求
1. 掌握胚胎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
2. 理解胚胎学的意义。
3. 了解胚胎学常用技术。
第21章 胚胎学发生总论考试内容
生殖细胞发育、成熟和精子的获能;受精必须具备的条件、地点、过程和意义; 卵裂、胚泡形成;植入概念、时间、过程与正常部位;前置胎盘和宫外孕;蜕膜的分部; 二胚层与三胚层的形成及分化;胚胎外形特征;胚胎各期外形的建立和发育中的变化; 胎膜及胎盘的结构与功能;葡萄胎及绒毛膜上皮癌;双、多胎形成的原因;联胎形成的因素;胚龄及胎龄的测算方法;先天性畸形、致畸原因及畸形易感期。
考试要求
1. 掌握胎膜及胎盘的结构与功能。
2. 掌握受精必须具备的条件、地点、过程和意义。
3. 掌握卵裂、胚泡形成,植入过程。
4. 掌握二胚层与三胚层的形成及初步分化。
5. 理解生殖细胞的成熟和精子的获能。
6. 了解胚龄及胎龄的测算方法。
7. 了解胚胎各期外形的建立和发育中的变化。
8. 了解孪生和多胎、先天性畸形、致畸原因及畸形易感期。
(二)医学免疫学部分第一章 免疫学概论考试内容
1. 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免疫应答的特点;
2. 免疫性疾病,免疫学的应用;
3. 免疫学发展简史;
4. 免疫学理论与应用研究。考试要求
1. 掌握免疫、免疫学概念;
2. 熟悉免疫学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
3. 了解免疫学发展史及免疫学在医学生物学中的重要地位。
第二章 免疫器官和组织考试内容
1. 中枢免疫器官的概念;骨髓的结构和功能;造血干细胞的分化;胸腺的结构和功能。
2. 外周免疫器官的概念;淋巴结、脾、粘膜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3. 淋巴细胞归巢的概念;淋巴细胞再循环的概念和意义。考试要求
1. 掌握免疫组织和器官的组成和功能、胸腺微环境的组成;
2. 了解淋巴细胞归巢与再循环的概念及生理意义;
3. 了解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的结构及功能。
第三章 抗原考试内容
1. 抗原( antigen,Ag)的概念及基本特性(免疫原性、抗原性、半抗原、载体、完全抗原);
2. 抗原的异物性与特异性,抗原决定基 /抗原表位的概念及类型。
3. 抗原分子的理化性质(化学性质,分子量大小,结构的复杂性,分子构象,易接近性及物理状态);宿主方面的因素(遗传因素,年龄、性别与健康状态);抗原进入机体方式的影响。
4. 胸腺依赖性抗原( TD-Ag),胸腺非依赖性抗原( TI-Ag);异嗜性抗原,异种抗原,同种异型抗原,自身抗原,独特型抗原;内源性抗原,外源性抗原。
5. 超抗原( SAg),佐剂,丝裂原的概念及作用; 考试要求
1. 掌握抗原的概念及基本特性(免疫原性、抗原性),抗原决定基/表位的概念和类型, 抗原的分类;掌握抗原的异物性与特异性;
2. 熟悉影响抗原免疫应答的因素,丝裂原与超抗原的概念及其意义;
3. 了解佐剂的定义与作用。
第四章 抗体考试内容
1. 免疫球蛋白(Ig)的基本结构:四肽链结构、可变区、恒定区、高变区、功能区; 免疫球蛋白的其他成分:J链,分泌片;免疫球蛋白的水解片段(木瓜蛋白酶,胃蛋白酶)。
2. 免疫球蛋白的类、型;免疫球蛋白的多样性;免疫球蛋白的血清型:同种型(isotype)、同种异型(allotype)、独特型(idiotype,Id)。
3. 免疫球蛋白的功能:V区的功能:特异性结合抗原;C区的功能:激活补体、结合 Fc
受体、穿过胎盘和黏膜。
4. IgG、IgM、IgA、IgD、IgE五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与功能。
5. 人工制备抗体:多克隆抗体(pAb)、单克隆抗体(mAb)和基因工程抗体。考试要求
1. 掌握抗体与免疫球蛋白的概念及区别,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免疫球蛋白的水解片段;
2. 免疫球蛋白的功能,调理作用及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单克隆抗体的定义,五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与功能;
3. 了解免疫球蛋白的异质性;
4. 了解单克隆抗体与基因工程抗体的制备方法。
第五章 补体系统考试内容
1. 补体的概念、补体系统的组成和理化性质;补体系统的命名。
2. 补体系统的激活过程(经典途径,旁路途径,MBL途径);补体活化的共同末端效应。
3. 补体活化的调控:补体的自身调控;补体调节因子的作用。
4. 补体的生物学作用考试要求
1. 掌握补体的概念,补体系统激活途径(经典途径、旁路途径和 MBL途径)的异同点;
补体激活过程中 C3转化酶及 C5转化酶的组成和表达式;补体的生物学作用;
2. 熟悉补体系统的组成与命名,补体片段的生物学活性;
3. 了解补体活化的调控,主要的补体调控因子。
第六章 细胞因子考试内容
1. 细胞因子(cytokine,CK)的概念;细胞因子的共同特性和作用方式。
2. 细胞因子的分类:白细胞介素(IL)、干扰素(IFN)、肿瘤坏死因子(TNF)、集落刺激因子(CSF)、趋化性细胞因子、生长因子(GF)。
3. 细胞因子受体的特点及分类。
4. 细胞因子的生物学活性考试要求
1. 掌握细胞因子概念、分类、特点;
2. 熟悉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的定义,主要细胞因子的生物学活性;
3. 了解细胞因子受体的结构、意义,细胞因子的临床应用。
第七章 白细胞分化抗原和粘附分子考试内容
1. 免疫细胞表面功能分子;人白细胞分化抗原和 CD分子的概念。
2. 粘附分子(AM)的概念、分类;整合素家族、选择素家族;黏附分子的功能。
3. CD分子和粘附分子及其单克隆抗体的临床应用。考试要求
1. 掌握白细胞分化抗原、CD、粘附分子的概念;
2. 了解粘附分子的功能及分类;
3. CD分子和粘附分子及其单克隆抗体的临床应用。
第八章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考试内容
1. MHC结构:经典的 MHCⅠ类和Ⅱ类基因;HLA分子的结构,组织分布与主要功能;免疫功能相关基因。
2. MHC的遗传学特点:多态性;单元型;连锁不平衡。
3. MHC分子和抗原肽的相互作用:MHC分子和抗原肽相互作用的分子基础(锚定位,锚定残基);MHC分子和抗原肽相互作用的特点:专一性与包容性。
4. HLA分子的结构、分布和生物学功能
5. HLA与临床医学考试要求
1. 掌握 MHC和 MHC分子、HLA和 HLA分子的概念及其关系;HLA分子的结构、分布及生物学功能;
2. MHC的多态性,MHC分子和抗原肽的相互作用,HLA与临床的关系;
3. 了解抗原加工提呈相关基因种类、功能,锚定位与锚定残基的概念。
第九章 B淋巴细胞考试内容
1. B淋巴细胞表面分子及其作用:B细胞抗原受体(BCR)复合物;辅助受体
(CD19/21/CD81/CD225、CD72);协同刺激分子(CD40、CD27、CD70、B7及其他黏附分子的概念与作用);丝裂原的膜结合分子;其他表面分子(CD20,CD22,CD32)。
2. B细胞的亚群:B1细胞与 B2细胞的特点与主要区别;
3. B淋巴细胞的功能:产生抗体;提呈抗原;免疫调节。考试要求
1. 掌握 BCR复合物的结构;BCR、CD79、CD40、 CD80和 CD86的作用和意义,B细胞的功能/效应;抗体的功能/效应;
2. B细胞亚群分类方法,B-1和 B-2细胞的主要区别及特点;
3. B细胞表面分子。
第十章 T淋巴细胞考试内容
1. T淋巴细胞表面分子及其作用:TCR-CD3复合物;CD4分子和 CD8分子;协同刺激分子受体;丝裂原结合分子;其他表面分子。
2. T淋巴细胞亚群:初始 T、效应 T、记忆 T;αβT、γδT;CD4 +T细胞、 CD8+T细胞;Th、CTL、Tr细胞。
3. T淋巴细胞功能:CD4 +辅助性 T细胞(CD4 +Th细胞)的功能;CD8 +杀伤性 T
细胞(CD8 +Tc细胞)的功能;CD4 +CD25+调节性 T细胞的功能。考试要求
1. 掌握 TCR-CD3复合物、CD4和 CD8分子及协同刺激分子的作用和意义、T细胞的功能;
2. T细胞亚群分类方法及各亚群特点、Th1与 Th2功能的异同;
3. T细胞表面分子。
第十一章 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的处理及提呈考试内容
1. 抗原提呈细胞( APC)的特点、种类;专职性抗原提呈细胞(professionalAPC):M
φ、DC、B细胞。
2. 抗原的处理与提呈:细胞对抗原的摄取(内化)、加工处理;MHCⅠ类途径和 MHCⅡ类途径对抗原的加工和处理;抗原的提呈方式。
考试要求
1. 掌握专职性的抗原提呈细胞的概念、种类,人 DC的主要特征;
2. 熟悉抗原的摄取和处理过程,MHC分子在 APC抗原提呈中的作用;
3. 了解恒定链(Ii)的主要功能。
第十二章 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考试内容
1. T细胞提呈抗原的过程(TCR-抗原肽-MHC复合体);APC与 T细胞的相互作用:免疫突触。
2. T细胞活化的过程:T淋巴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与第二信号、细胞因子促进 T细胞充分活化;T淋巴细胞活化信号的转导过程,胞内信号蛋白和酶(PTK蛋白酪氨酸激酶,PLC- γ活化,MAPK级联反应的活化)活化;T细胞活化信号涉及的靶基因;抗原特异性 T细胞克隆性增殖和分化。
3. 效应性 T细胞的应答效应:Th细胞的效应;CTL细胞的效应;记忆性 T
细胞(Tm)的形成;T细胞活化后诱导的细胞凋亡。考试要求
1. 掌握 T细胞激活的第一信号;T细胞激活的的协同刺激信号;效应 Th1的作用,CTL
细胞杀伤靶细胞的机制;
2. 熟悉免疫突触的概念;
3. T淋巴细胞活化信号的转导过程。
第十三章 B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考试内容
1. B细胞对 TD抗原的免疫应答:B细胞对 TD抗原的识别:活化双信号;Th细胞在 B细胞免疫应答中的作用;B细胞的激活、增殖和终末分化;B细胞在生发中心的分化成熟。
2. B细胞对 TI抗原的免疫应答:B细胞对 TD抗原、 TI-1及 TI-2抗原免疫应答的异同点。
3. 体液免疫应答的一般规律:初次应答的概念和特点;再次应答的概念和特点。
考试要求
1. 掌握 B细胞对 TD抗原的免疫应答,Th细胞在 B细胞应答中的辅助作用,体液免疫应答的一般规律;
2. B细胞对TD抗原、 TI-1及 TI-2抗原免疫应答的异同点;
3. B细胞的分化成熟。
第十四章 固有免疫系统及其免疫应答考试内容
1. 参与固有免疫的组织、细胞和效应分子及其作用
2. 固有免疫应答的作用时相:瞬时固有免疫应答阶段;早期固有免疫应答阶段;适应性免疫应答诱导阶段。
3. 固有免疫应答的特点及其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关系:固有免疫应答的特点: 识别特点、应答特点;固有免疫应答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关系。
考试要求
1. 掌握固有免疫的组织屏障、细胞成分与效应分子及其作用;
2. 熟悉固有免疫应答的特点与作用时相;
3. 理解固有免疫应答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关系;
4. 了解模式识别受体和病原相关分子模式。
第十五章 黏膜免疫考试内容
1. 黏膜免疫系统的组成
2. 黏膜免疫系统的细胞及功能
3. 黏膜免疫耐受
4. 黏膜相关炎症性疾病考试要求
1. 掌握黏膜免疫系统的组成。
2. 熟悉黏膜免疫系统的细胞及功能。
3. 了解黏膜免疫耐受.
第十六章 免疫耐受考试内容
1. 免疫耐受的形成及表现;胚胎期、新生期、后天诱导耐受及其比较;高带/低带耐受、耐受分离的概念;
2. 免疫耐受机制:中枢耐受机制;外周耐受机制;
3. 免疫耐受与临床医学:建立免疫耐受的意义;打破免疫耐受的意义。考试要求
1. 掌握免疫耐受概念、高带/低带耐受、耐受分离的概念;
2. 了解免疫耐受的机制;
3. 了解免疫耐受的临床意义。
第十七章 免疫调节考试内容
1. 免疫分子的免疫调节作用
2. 免疫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
3. 其他形式的免疫调节作用考试要求
1. 掌握免疫调节的概念与意义。
2. 熟悉免疫分子的免疫调节作用。
3. 熟悉免疫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
4. 了解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与调节。
第十八章 超敏反应考试内容
1. 超敏反应的概念与分型。
2. Ⅰ型超敏反应:变应原的概念及种类;gE及其产生:特异性 IgE抗体(变应素)与肥大细胞表面的 FcεRI发生桥联,导致靶细胞脱颗粒、释放及合成生物活性介质;物活性介质的种类(颗粒内预先形成储备的介质、细胞内新合成的介质及其作用);Ⅰ型超敏反应的特点、常见疾病及防治原则。
3. Ⅱ型超敏反应:Ⅱ型超敏反应的概念;Ⅱ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临床常见疾病。
4. Ⅲ型超敏反应:Ⅲ型超敏反应的概念;Ⅲ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临床常见疾病。
5. Ⅳ型超敏反应:Ⅳ型超敏反应的概念;Ⅳ型超敏反应与细胞免疫应答的异同,常见Ⅳ型超敏反应疾病。
考试要求
1. 掌握超敏反应的概念及分型。
2. 掌握Ⅰ型超敏反应的特点、发生机制、临床常见疾病与防治原则。
3. 熟悉Ⅱ型超敏反应的特点、发生机制及临床常见疾病。
4. 了解Ⅲ型、Ⅳ型超敏反应的特点、发生机制与临床常见疾病。
第十九章 自身免疫病考试内容
1. 自身免疫病的诱发因素及机制
2. 自身免疫病的病理损伤机制
3. 自身免疫病的分类和基本特征
4. 自身免疫病的防治原则考试要求
1. 掌握自身免疫、自身免疫疾病的概念。
2. 掌握自身免疫病的诱发因素及机制。
3. 熟悉自身免疫疾病的基本特征。
4. 了解自身免疫病分类、特点及防治。
第二十章 免疫缺陷病考试内容
1.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2. 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3. 免疫缺陷病的实验室诊断和治疗原则考试要求
1. 掌握免疫缺陷病的概念、分类、机制及其共同特点。
2. 熟悉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种类及特征。
3. 了解获得性免疫缺陷的诱发因素。
4. 了解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概念、生物学特征、发病机制、诱导的免疫应答、临床分期及免疫学特征与防治原则。
第二十二章 肿瘤免疫考试内容
1. 肿瘤抗原
2. 机体抗肿瘤的免疫效应机制
3. 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
4. 肿瘤免疫诊断和免疫防治考试要求
1. 掌握肿瘤抗原的分类及各类肿瘤抗原的主要特征。
2. 熟悉机体抗肿瘤免疫的免疫效应机制。
3. 熟悉肿瘤细胞免疫逃避的方式和机制。
4. 了解肿瘤免疫诊断和免疫防治。
第二十三章 移植免疫考试内容
1. 同种异体移植物诱导免疫应答的机制
2. 移植排斥反应的临床类型
3. 移植排斥反应防治原则考试要求
1. 掌握移植分型及其免疫特点。
2. 掌握同种异体移植排斥反应的免疫机制。
3. 熟悉同种异体移植排斥反应的临床类型。
4. 了解同种异体移植排斥反应的防治。
第二十四章 免疫学检测技术考试内容
1. 体外抗原抗体结合反应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2. 检测抗原和抗体的体外试验
3. 免疫细胞功能的检测考试要求
1. 掌握体外抗原抗体结合反应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2. 掌握抗原或抗体体外检测技术原理及主要方法。
3. 熟悉淋巴细胞及其亚群分离的常用技术及原理。
4. 了解免疫细胞功能测定(T细胞、B细胞和细胞毒实验)的常用技术及原理。
第二十五章 免疫学防治考试内容
1. 免疫预防
2. 免疫治疗考试要求
1. 掌握人工主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概念。
2. 熟悉疫苗的概念、疫苗制备的基本要求,以及疫苗的种类及其应用;了解新型疫苗及其发展。
3. 熟悉计划免疫的含义及其程序。
4. 熟悉免疫分子和免疫细胞治疗的基本手段。
5. 了解生物应答调节剂与免疫抑制剂。
(三)病原微生物学部分第一章 绪论
考试内容
1. 微生物的分型、分类及其特点;
2. 病原生物学发展简史; 考试要求
1. 微生物的概念、分类;
2. 郭霍法则的中心思想。
第二章 细菌的基本性状考试内容
1. 细菌的形态、大小及测量单位;
2. 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
3. 细菌的特殊结构:芽胞、鞭毛、荚膜、菌毛;
4. 细胞壁的功能,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中介体的作用,核糖体的组成和功能,细菌形态学检测的方法,革兰染色的原理。
5. 细菌的营养类型及生长繁殖条件;
6. 细菌的代谢产物分解性代谢产物,合成性代谢产物;
7. 细菌的生长繁殖的规律;
8. 细菌的人工培养。考试要求
1. 细菌的基本形态、测量单位;
2. 细菌细胞壁的组成和结构,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细胞壁的差异及意义;
3. L型细菌的含义及特性;
4. 质粒的概念,细菌特殊结构的含义及功能。
5. 细菌的生长繁殖条件,细菌合成代谢产物的种类。
6. 细菌按气体环境不同的分类,细菌个体生长的方式和速度,细菌生长繁殖的规律。
7. 细菌的营养类型和营养物质;
8. 培养基的种类和用途、细菌在人工人培养上的生长现象。
第三章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考试内容 1.细菌的变异现象;
2. 细菌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3. 细菌遗传变异的机制; 考试要求 1.表型变异、基因型变异;
2. 质粒的种类;
3. 溶原性细菌、毒性噬菌体、转位因子的概念;
4. 转化、转导、接合的概念。
第四章 细菌的耐药性考试内容 1.细菌的耐药机制;
2. 细菌的耐药性检测;
3. 细细菌耐药性的控制策略; 考试要求 1.固有耐药、获得性耐药;
2. 细菌耐药的生化机制;
3. 表型检测法、基因耐药检测法;
4. 细细菌耐药性的控制策略。
第五章 消毒灭菌与生物安全考试内容
1. 常用术语;
2. 常用消毒灭菌的方法;
3. 生物安全; 考试要求
1. 消毒、灭菌、防腐的概念;
2. 化学消毒灭菌的机制;
3. 常用物理消毒灭菌法的特点及应用;
4. 生物安全分级。
第六章 细菌感染与致病机制考试内容
1. 感染来源;
2. 感染的传播方式与途径;
3. 细菌的致病机制;
4. 毒素
5. 医院感染考试要求
1. 内、外源性的概念、全身感染的几种类型;
2. 内、外毒素的区别及其生物学效应;
3. 细菌感染标本的采集原则;
4. 医院感染的特征及其控制策略。
第七章 抗细菌感染、免疫考试内容 1.抗细菌感染的免疫;
2.正常菌群与机会致病菌; 考试要求
1. 抗细菌感染免疫的构成、内、外源性感染的概念、全身感染的几种重要类型;
2. 正常菌群的概念及其生理、病理意义;
3. 适应性免疫的特点;
第八章 细菌感染的诊断与防治考试内容
1. 细菌感染的诊断;
2. 医院感染。考试要求
1. 医院感染的特征及其控制策略。
第九章 化脓性细菌考试内容 1.葡萄球菌属;
2. 链球菌属;
3. 肺炎链球菌;
4. 奈瑟菌属;
5. 其他化脓性细菌。考试要求
1. 化脓性细菌的种类及主要生物学特性;奈瑟菌属细菌的培养特性及抵抗力;
2. 化脓性细菌的致病物质、所致疾病及微生物学检查方法;的抗原构造和分类,群链球菌所致疾病,微生物学检查法,肺炎球菌的培养特性、致病性; 3.葡萄球菌、链球菌的分类原则;葡萄球菌 A蛋白在协同凝集试验中的运用。
第十章 消化道感染细菌考试内容
1. 肠道杆菌的共同特性;
2. 埃希菌属;
3. 志贺菌属;
4. 沙门菌属;
5. 霍乱弧菌;
6. 幽门螺杆菌;
7. 其他消化道感染细菌。考试要求
1.肠道杆菌的共同特性;志贺菌的主要致病物质;沙门菌属的生化反应特点、主要致病物质、标本采集与肠热症病程关系、肥达试验的原理、结果分析与意义;霍乱弧菌的致病物质;幽门螺杆菌的检测方法; 2.消化道感染细菌的微生物学检查法;霍乱弧菌的形态、染色及培养特性;
3. 五组致病性大肠杆菌及所致疾病;沙门菌属的免疫性、带菌者的检查;大肠杆菌在
卫生学上的意义;其他消化道感染细菌的致病性。
第十一章 呼吸道感染细菌考试内容
1. 结核分枝杆菌;
2. 白喉棒状杆菌;
3. 其他呼吸道感染细菌。考试要求
1. 结核分枝杆菌的染色性、变异性、免疫性;结核菌素试验原理和用途; 2.熟悉结核分枝杆菌、白喉棒状杆菌的培养特性、抵抗力; 3.了解结核分枝杆菌的致病物质、微生物学检查及其他呼吸道感染细菌的致病性。
第十二章 厌氧性细菌考试内容
1. 厌氧菌厌氧的原因;
2. 厌氧芽孢梭菌属:①破伤风梭菌 ②产气荚膜梭菌③肉毒梭菌
3. 无芽胞厌氧菌。考试要求
1. 厌氧菌厌氧的原因;破伤风梭菌的致病物质与条件;产气荚膜梭菌的培养特性;
2. 破伤风梭菌、肉毒梭菌、产气荚膜梭菌的致病机制及防治原则;
3. 无芽胞厌氧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实验检测方法。
第十五---十八章 其他原核细胞型微生物考试内容
1. 衣原体;
2. 支原体;
3. 立克次体;
4. 螺旋体; 考试要求
1. 以上四种微生物的概念及其培养特点;
2. 外斐试验的优缺点;
3. 衣原体的特殊繁殖周期。
第十九---第二十一章 病毒总论考试内容
1. 病毒的基本性状;
2. 病毒的致病性;
3. 病毒感染的检查与防治原则。考试要求
1. 病毒的主要特性;病毒的结构及功能;病毒的传播方式与感染类型;
2. 病毒增殖周期、病毒的致病机制。
3. 病毒感染的检查与防治原则。
第二十二章 呼吸道感染病毒考试内容
1. 流感病毒生物学特性、病致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防治原则;
2. 麻疹病毒生物学特性、病致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防治原则;
3. 其他呼吸道病毒。考试要求
1. 流感病毒的结构、分型与变异,甲流容易暴发流行的原因。
2. 抗原漂移、转变的概念;
3. 麻疹病毒的生物学特性,致病特点,
4. 其它呼吸道病毒的致病性。
第二十四章 肝炎病毒考试内容 1.甲肝病毒;
2. 乙肝病毒;
3. 丙、丁、戊肝炎病毒。考试要求
1. 乙型肝炎病毒的形态结构、抗原-抗体系统的组成、传播途径;
2. 甲肝病毒的生物学特性、传播途径;
3. 丙、丁、戊肝炎病毒的形态结构特点、传播途径。
第二十七---二十八章 逆转录病毒及其他病毒考试内容
1.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2. 狂犬病毒;
3. 乳头瘤病毒。考试要求
1.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传播方式、致病机制;野毒株、固定毒株、内基小体的概念;
2.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形态结构、变异、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狂犬病毒的致病性及防治原则;
3. 乳头瘤病毒的致病性。
第三十---三十二章 真菌学考试内容
1. 概述、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
2. 常见病原性真菌;
3. 真菌感染的防治原则。考试要求
1. 掌握真菌的生物学特性;
2. 熟悉新型隐球菌、白色念珠菌的主要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性;
3. 了解真菌的抵抗力、微生物学检查方法。
第三十三---三十五章 寄生虫学总论考试内容
1. 人体寄生虫学的定义、研究范围;
2. 寄生的概念;寄生虫的类型(体外、体内、专性、兼性、长期、暂时、机会性寄生虫); 宿主类型(终末宿主,中间宿主,保虫宿主,转续宿主);
3. 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作用;
4. 寄生虫病的流行特点(地方性,季节性,自然疫源性),流行的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影响流行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寄生虫病的防治基本原则。
考试要求
1. 我国寄生虫病流行状况及危害性。
2. 寄生虫病流行规律与防治原则。
3. 寄生虫,宿主,生活史等基本概念;掌握消除性免疫、非消除性免疫(带虫免疫、伴随免疫)的概念;掌握世界范围内重要的寄生虫病的名称;掌握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寄生虫病流行的特点。
第三十六---三十八章 医学蠕虫考试内容
1. 线虫;
2. 吸虫;
3. 绦虫。考试要求
1. 线虫、吸虫、绦虫成虫形态结构,所致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
2. 线虫、吸虫、绦虫虫卵的形态特征及相关的鉴别要点。
3. 线虫、吸虫、绦虫的生活史(主要是寄生部位,感染阶段、感染途径及感染方式) 与致病的关系、实验室诊断方法(主要是病原学诊断方法),防治原则。
第三十九---四十三章 医学原虫考试内容
1. 医学原虫概论;
2. 溶组织内阿米巴;
3. 蓝氏贾第鞭毛虫;
4. 阴道毛滴虫;
5. 疟原虫;
6. 弓形虫。考试要求
1. 溶组织阿米巴原虫感染阶段与感染方式,致病作用,实验诊断方法。
2. 常见寄生人体原虫(溶组织内阿米巴、阴道毛滴虫、蓝氏贾第鞭毛虫、疟原虫、弓形虫等)与病原学诊断有关的形态特征,对人的感染,致病作用,实验诊断方法。
(四)病理生理学部分第一章 绪论
考试内容
病理生理学的概念。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地位与内容。病理生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病理生理学的发展简史。
考试要求
1. 了解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地位与内容。
2. 掌握病理生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
3. 了解病理生理学的发展简史。
第二章 疾病概论考试内容
健康与疾病:健康、亚健康的概念、疾病的概念。病因学:疾病发生的原因、条件。发病学: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疾病的转归:康复、死亡(脑死亡)的概念、临终关怀与安乐死。
考试要求
1. 熟悉健康的概念、疾病的概念,了解疾病发生的原因与条件。
2. 掌握疾病发生的一般规律及基本机制。
第三章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考试内容
正常水、钠代谢:体液的容量和分布、体液的电解质成分、体液的渗透压、水的生理功能和水平衡、电解质的生理功能和钠平衡、体液容量及渗透压的调节。水、钠代谢障碍的分类。低钠血症(低容量性低钠血症-低渗性脱水、高容量性低钠血症-水中毒、等容量性低钠血症)的概念、病因和机制、对机体的影响和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高钠血症(低容量性高钠血症-高渗性脱水、高容量性高钠血症、等容量性高钠血症)的概
念、病因和机制、对机体的影响及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等渗性脱水的概念及病因。水肿的概念、病因和发病机制、特点及对机体的影响。正常钾代谢(钾的体内分布、钾平衡的调节、钾的生理功能)。钾代谢障碍的分类。低钾血症的概念、原因和机制、对机体的影响。高钾血症的概念、原因和机制、对机体的影响。钾代谢障碍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考试要求
1. 了解水钠代谢紊乱的分类。
2. 掌握低渗性脱水的特征、主要病理变化、对机体的影响。
3. 熟悉水中毒产生的条件及对机体的影响。
4. 熟练
查看全文
【26考研辅导课程推荐】:26考研集训课程,VIP领学计划,26考研VIP全科定制套餐(公共课VIP+专业课1对1) , 这些课程中都会配有内部讲义以及辅导书和资料,同时会有教研教辅双师模式对大家进行教学以及督学,并配有24小时答疑和模拟测试等,可直接咨询在线客服老师领取大额优惠券。
免责声明:本平台部分帖子来源于网络整理,不对事件的真实性负责,具体考研相关内容请以各院校的官网通知为准。如果本站文章侵犯到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400-108-7500)进行删帖处理。
精选课程
考研资讯
查看更多
考研指导
每日10 份 抢先预约